
“酱油老二”疲态尽显,“厨邦”母公司迈向百亿仅剩并购一条路?

2024年3月底,“酱油老二”中炬高新技术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中炬高新”)为子公司广东美味鲜调味食品有限公司(下称“美味鲜”)制定了未来三年战略规划方案——“到2026年,美味鲜营业收入目标100亿元,营业利润目标15亿元。”
但在2024年,中炬高新实现营收55.19亿元,同比增长7.39%;实现净利润8.93亿元,同比下滑47.37%;更能体现主营业务的扣非净利润则录得6.71亿元,同比增长27.97%。其中,负责主营调味品业务的美味鲜的销售收入只有50.75亿元,同比增加2.89%,占2024年度营业收入的91.95%;净利润7.75亿元,同比增加29.48%。
换而言之,在距离目标兑现仅剩2年时间,美味鲜的营收、净利润目标仅完成一半。更为关键的是,酱油作为美味鲜的最大品类,在激烈的市场竞争面前也是疲态尽显。
所以,对于美味鲜而言,要想实现上述目标,唯一可实现的路径就只有“并购”这一条路了。
酱油品类显“疲态”
其实,2024年美味鲜的业绩不算好,但也不算差。
不仅营收层面首次突破50亿大关,更是得益于原材料原材料采购单价下降,积极推进精细化管理,实现降本增效等多举措影响,美味鲜整体毛利率提升5.13个百分点至37.32%,最终带动净利润的大幅增长。
不过,如果将时间线拉长来看,美味鲜的整体经营状况比前几年要逊色不少。
过去5年(2020年至2025年),美味鲜的营收分别为49.78亿元、46.18亿元、49.55亿元、49.32亿元和50.75亿元,同比增幅分别为11.42%、-7.24%、7.30%、-0.45%和2.89%;实现净利润分别为9.39亿元、6.47亿元、5.81亿元、5.99亿元和7.75亿元,分别同比增长17.87%、-31.04%、-10.20%、3.04%和29.48%。
由此不难看出,美味鲜这5年的营收复合增速仅有0.5%,净利润复合增速更为-4.67%。其“以价换量”的趋势颇为明显。
从产品来看,酱油品类收入长期占据美味鲜收入的2/3。中炬高新在财报中引援Frost&Sullivan的统计数据称,按收入计,2023年中国酱油市场规模为人民币1004亿元,公司市占率3.02%
美味鲜自2022年开始将酱油品类单列,到2024年,其酱油品类的营收分别为30.25亿元、30.28亿元和29.82亿元,分别同比增长7.01%、0.09%和-1.5,增速逐年下降。
但具体到销量上,美味鲜的酱油销售量却是稳步增加的,也就是说,美味鲜的酱油品类并未因销量的增加而带动收入增加,反而是“卖的越多,挣的越少”,这也应证了前面提到的“以价换量”,当然,这也与激烈的市场竞争有关。
中炬高新就在财报中坦言,2024年公司对部分产品实施了价格调整政策,目的是为了在局部区域恢复产品的竞争对位,推动各级留利回归合理,将额外资源聚焦关键客户。
或许是因为百亿目标的巨大压力,又或许是酱油品类的表现不佳,于是美味鲜除了布局有机系列、经典系列、减盐系列、大众系列、细分便捷系列、实惠系列等多价格带的产品体系外,在营销层面也是拿出新的举措,比如旗下核心酱油品牌“厨邦”就在近期官宣了全新品牌代言人。
尽管美味鲜旗下还有大约6个亿+的鸡精鸡粉和5个亿+的食用油,但坦率的说,这两大品类早已是巨头的天下,美味鲜并没有太大优势,即便是未来稳步推进,对于公司整体收入迈入百亿的贡献也相对有限。
同时,美味鲜也在积极构建“1+N”的多元化产品矩阵,但在过去三年(2022年至2024年),美味鲜的其他品类收入分别为7.68亿元、7.16亿元和6.31亿元,营收和销量双双呈现连连下滑趋势。
在可类比企业中,海天味业的其他品类却一直都是其增速最快的,同样的三年时间里,海天味业的其他品类分别实现营收29.32亿元、34.99亿元和40.86亿元,同比增幅分别为32.61%、19.35%和16.75%,无论从规模还是增速上来看,均大幅领先美味鲜。
渠道价盘遭“冲击”
调味品和其他快消品最大的不同,就是对于线下渠道的重度依赖,美味鲜也不例外。目前,美味鲜对全国区县开发率达到75.35%,地级市开发率达到95.81%。
2024年,美味鲜经销商数量净增470家至2554家。但值得一提的是,美味鲜经销商数量的攀升却没能带动收入的增加。2024年,美味鲜分销模式的收入为46.79亿元,同比下滑1.01%。
同时,美味鲜还加大了对电商渠道的拓展力度。报告期内,其来自线上渠道的收入为1.34亿元,同比增长37.07%。其中,以天猫、拼多多官旗店销量实现同比增长9.3%,京东、猫超渠道分别实现增长40%、11.6%。
或许正是由于渠道的大幅改变,让美味鲜的经销商心里多有不快。
虽然中炬高新在财报中表示,开展三价(出厂价、终端进店价、零售价)梳理工作,规范三价标准,为后续建立错位竞争打下基础。
但据一位美味鲜的经销商向整点消费(ID:ZDXFBA)透露:“大品牌本身利润就低,像美味鲜所有的返利、季度促销所有加在一起,经销商的毛利也就10个点到11个点,如果完不成任务也就8、9个点。美味鲜去年整个市场价盘非常乱,价格倒挂比较严重。”
该经销商举例道:“在华东市场助力的美味鲜(1.68L*6瓶)的出厂价大概是90左右,以前在农贸渠道的批发价格大概是95元左右,现在88、87甚至86的都有。”
而导致价格乱的最大根源就在于“云仓”和新开的酒类经销商。
中炬高新在财报中提及,公司与专业第三方达成内容电商全案代运营合作,制定在复调产品发展上的深度合作规划。而上述经销商透露,去年一投资公司租了个云仓,至少卖了2个亿的货给投资公司,但投资公司消化不了,就有一部分货冲到市场上来了,更为关键的是,这部分产品没有“编码”,窜货没法查。
除了云仓之外,新开的经销商缺乏调味品运作经验,导致货品冲到其他市场。
或许,在美味鲜新高层看来,原来做美味鲜的经销商比其做啤酒的经销商low了不止一点,所以去年尤其在华南地区找了很多做啤酒的经销商。
但在上述经销商看来:“买啤酒的经销商只能搞定‘前厅’,根本搞不定‘后厨’,但这些经销商很多都是财大气粗,打款都是上千万的,但最终货根本卖不动,最终还是冲到市场上来了。”
据整点消费(ID:ZDXFBA)了解,受价盘影响,某地一年做3个亿的经销商都不做了。“价格乱了扛不住了,现在分成了很多小的经销商。”
只有“并购”一条路可走?
从整个业态来看,具备“刚需”属性的调味品依旧是个好行业,所以包括海天味业、中炬高新、加加食品、恒顺醋业等行业巨头都多次对外表示将聚焦调味品主业发展。
比如中炬高新就在2024年年中宣布,为聚焦公司调味品主业发展战略,控股子公司中山中炬精工机械有限公司主营业务将由原有机械零部件生产向物业租赁方向转型。
尽管美味鲜在积极拓展餐饮、工业客户,甚至将拓展海外市场布局纳入规划,但美味鲜要想实现百亿,单纯想靠现有业务增长来实现基本不可能,也不现实。
中炬高新曾对外表示,其来自餐饮渠道的收入约占30%,这一比例其实已经算不错的了,毕竟中炬高新的渠道和品牌在那摆着。而2024年,中炬高新的新开发工业/特通渠道,实现销售额只有2000万元+。
海外业务方面,中炬高新成立了海外事业部,明确市场拓展策略,设定了针对性的竞争策略。在现有海外市场的基础上,加快提升对后续市场拓展的业务支持。并称通过海外展会及代理商合作,厨邦品牌已进入东南亚、中亚、南美洲、北美洲、大洋洲市场,成为新的增长点。但并未披露其来自海外业务的收入情况。
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对整点消费(ID:ZDXFBA)表示:“美味鲜旗下的厨邦是高端、美味鲜是中低端,低端市场能够满足现在消费者对于性价比的需求,但整体上看,其实他的内部管理还是很混乱,所以它现在得到的其实是整个市场的红利、趋势的红利,并非它自身实际能力的体现。所以,未来美味鲜还是会朝着多品牌、多品类方向走。”
所以,美味鲜实现百亿目标唯一还有两条可实现的路径:就是买、卖资产,要么卖掉一些资产来扩充营收,要么并购一些新的业务来壮大经营体系。但基于美味鲜的股本结构,卖显然是不可能的,那就只有通过买来实现。
在2024年财报中,中炬高新称:“深入调研了多家潜在目标企业,积极推动外延式发展”。
一位资深行业分析师对整点消费(ID:ZDXFBA)透露:“美味鲜之前一直就在寻求并购标的,包括复调、基础调味料都在看,并且看了挺多的,但多是一些小的公司。”
另一位资深行业分析师向整点消费透露:“中炬高新应该马上会落实一个标的(并购),但不知道具体是哪一家。”
有经销商透露,这个标的大概率是位于镇江的一个醋企。目前,在镇江除了恒顺醋业之外,海天味业、千禾味业都通过并购方式在这里布局了食醋产业,美味鲜真的将产业布局至此,也并不让人意外。
不过,一家醋企显然不足以帮美味鲜实现百亿,究竟要如何实现?我们一起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