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访客

在蜜雪“读大学”,不只是一句玩笑

访客 2025-04-25 08:45:24 6680
在蜜雪“读大学”,不只是一句玩笑摘要: 出品 | 子弹财经作者 | 豆花编辑 | 闪电美编 | 倩倩审核 | 颂文“起猛了,咱们雪王有自己的大学了?”不久前,“...

在蜜雪“读大学”,不只是一句玩笑

出品 | 子弹财经

作者 | 豆花

编辑 | 闪电

美编 | 倩倩

审核 | 颂文

“起猛了,咱们雪王有自己的大学了?”

不久前,“在蜜雪冰城读大学”的话题悄然在网络走红。一时间,“克数不能错”“餐饮考核12分钟8杯”的“雪王考试题”开始在社交媒体刷屏。年轻人一边调侃“比上学还累”,一边好奇:开奶茶店,真要先上课?

跟随博主踏入蜜雪商学院,你会惊讶地发现:这里真的在办一所“茶饮界的黄埔军校”。

宿舍是温馨舒适的标准六人间,空调、独立卫浴等设施一应俱全,免费的蜜雪冰城饮品随处可见,食堂饭菜便宜可口。条件比不少大学还要优越。

但这所“大学”可不只是打卡拍照的背景板,更不是简单的企业内训中心。蜜雪商学,确实干着“教育”的正事。

它不颁发学位证书,却能让一个零经验的年轻人掌握标准化制茶流程,也能让一个刚签约的加盟商在短短12天内,系统理解门店营运、食品安全和企业文化。一些博主笑称“比上班还累”,但更多人在培训后感叹,“终于知道为什么人家能把店开成那样”。

正是这所看似“网红打卡地”的商学院,在无声地推动着整个蜜雪体系的标准化扩张。从一线员工到区域负责人,从门店小白到连锁操盘手,每一个角色的成长路径,都被一门门课程串联起来。

1、一门生意,先上一堂课

要问“大学”究竟教什么,或许可以从一位蜜雪冰城新员工的吐槽说起:“第一天上班没碰奶茶机,只在‘课堂’上学了整整一整天。”

没错,在蜜雪冰城开店,从来不是一拍脑袋、交钱就能干的生意。从最初的品牌接触,到门店落地运营,再到加盟商复训、员工进阶,培训一直是蜜雪冰城营运体系中最重要的一环。

十年前,蜜雪冰城就已经开始尝试建立自己的“教育系统”。

那时,它还不叫“蜜雪商学”,而是名为“两岸商学院”的内部培训项目,主要任务是教会新加盟商如何开店、帮助老客户回炉提升,也为公司员工提供基础培训。

2017年,蜜雪冰城上线了自己的线上学习平台“蜜学堂APP”,让培训从线下教室走向了手机屏幕。无论是最新的食品安全规范,还是新产品操作流程,门店员工和加盟商都可以随时打开APP进行学习。

到2019年,由于国家对“大学”“学院”命名做出规范,蜜雪冰城顺势将培训体系更名,并在2021年正式注册“蜜雪商学”品牌,开启了系统化、职业化的新阶段。

2024年,位于河南温县的蜜雪商学新校区正式启用,配套实训教室、宿舍、食堂一应俱全,真正将“培训”这件事变成了“上大学”的体验。

而这所“大学”的课程并不抽象,它非常务实,目标明确——就是让每一个人都能开好一家蜜雪冰城。从标准化制作一杯柠檬水,到精细化运营一家门店,蜜雪商学已经形成了一整套清晰的教学体系。

整个课程分为四大类:岗位技能、管理赋能、思维升级、文化认同;同时按照人群分为三类:门店员工、管理层(如店长、督导)、以及加盟商。

比如加盟商,在开店前必须完成为期12天的总部集中培训,课程内容覆盖门店营运、食品安全、企业文化等多个维度。开店后,如果经营中遇到瓶颈,还可以回炉“复训”,进阶“超级店长”课程,继续提升管理和盈利能力。

员工则走“全员学习地图”:从基础操作、顾客服务开始,逐步进阶到数据分析、团队带教等管理技能;对于店长和区域负责人,还有专门的“赋能计划”和“研修班”,帮助他们走上更高的岗位。

我们还注意到,蜜雪商学公众号上正在招募的“超级店长训练营”,采用3天集中授课形式,分为初级、中级和高级,强调“听得懂、学得会、用得上”。课程内容覆盖盈利模型、客户体验、门店数据等模块,目的就是让管理者不仅能看懂报表,还能带动团队、提升收入。

蜜雪冰城2024年ESG报告显示,截至2024年底,蜜雪商学共开发124门课程、89个案例课程、7118条操作视频,覆盖从新手入门到连锁管理的全链条。

(图 / 蜜雪商学课程体系,图据蜜雪冰城2024年ESG报告)

甚至考虑到出海扩张带来的文化差异,蜜雪还专门开发了双语教材,方便海外加盟商快速上手。这背后,是蜜雪冰城全球化战略持续推进的一部分。

说到底,这套系统的存在,是为了实现一个目标:标准化。

在连锁经营的世界里,产品和服务能否“千店如一”,就是一个品牌能否走得远、走得稳的关键。而蜜雪冰城,正是用“教育”来保障这份标准,让门店在快速扩张中依然保持一致高水平的质量和体验。

2、是教育,也是社会责任

蜜雪冰城的“教育”,从来不仅是培训技术工序,更是一项面向未来的长期战略投资。蜜雪商学看似只是一个培训机构,实则承担着组织标准化、行业人才供给、社会能力再分配三重职能,是这家全球门店超46000家的现制饮品企业真正的系统性支撑。

对蜜雪冰城自身而言,教育是构建标准化复制体系的核心引擎。

如果说标准化是连锁扩张的根本,那么教育就是标准能否落地的关键。通过“先培训、再开店”,蜜雪冰城将门店运营的技术与管理流程前置固化,实现门店快速复制的同时降低试错成本。

更重要的是,这种教育路径不仅支撑了“万店如一”的体系稳定,也推动内部人才的纵向成长。借助岗位晋升路径与能力评价机制,店员可逐步升任为店长、区域督导甚至营运负责人,打造出稳定、可持续的人才梯队。

对整个茶饮行业而言,蜜雪的教育实践回应了行业发展中的关键瓶颈:专业人才短缺、标准体系缺位。

根据东方财富研究数据,2023至2028年,中国现制茶饮门店的连锁化率预计将从56%上升至72%,但相关运营、管理、品控、供应链等岗位的专业化人才供给远远不足,成为制约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障碍。

蜜雪冰城的标准化课程体系与数字化学习平台,不仅为品牌自身所用,也逐渐向行业外溢。2024年全国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蜜雪集团执行董事赵红果特别援引蜜雪冰城案例,提出“推动新式茶饮人才体系建设”的建议。

企业的教育实践正在产生溢出效应:其开发的“门店运营数字化课程”已被纳入多所职业院校的课程标准,累计培养行业人才1.2万人。这意味着,蜜雪冰城的教育体系已从企业行为升格为行业公共产品。

而放在更广阔的社会背景下,蜜雪冰城的教育实践也契合了国家对技能型人才的结构性需求。

2025年1月3日,人社部发布《关于推动技能强企工作的指导意见》,《意见》指出,鼓励企业自主培养技能人才,支持企业利用资本、技术、知识、设施、设备、场地和管理等要素,举办或者联合举办职业学校和职业培训机构。

蜜雪冰城正是这一背景下的积极实践者——其培训不设学历门槛、不唯出身资历,只以能力为导向,助力大量“零经验者”完成从“社会新鲜人”到“职业从业者”的转变。

让更多普通人,有一条可见的上升通道,这既是蜜雪冰城教育战略的初心,也契合当前社会对于“机会公平”与“职业安全感”的广泛期待。

3、一场全价值链的变革

除了“教育”这一组织内核外,蜜雪冰城推动的,还是一场覆盖从田间到门店的全价值链重塑。

这背后是一套清晰的“三产融合”战略架构:以第三产业(服务业)为核心驱动,反哺第二产业(加工制造),带动第一产业(农业种植)协同进化——即“三产带二产,促一产”,形成闭环共建的新模式。

在终端门店,蜜雪冰城强化培训标准,压实运营能力。“3秒封杯不洒漏”“12分钟出8杯餐”等SOP规范背后,是一整套以培训+数字监管为核心的执行体系。通过门店摄像头、点单系统和员工操作数据回传,蜜雪实现对加盟商端的实时管理与质量控制。

而真正构筑蜜雪护城河的,是其对上游农业端的系统性投入。相比简单采购原料,蜜雪冰城更像一个“农业共创者”。

以重庆潼南为例,蜜雪旗下“雪王农业”与果农共建柠檬产业基地,引入水肥一体化系统、无人机喷洒技术及病虫害智能监测,推动柠檬从经验种植向标准化种植转型;同时设立“柠檬种植支持中心”,提供种植指导与产量追踪服务。通过保底收购与技术扶持,果园成品率从50%提升至85%,果农平均利润增长超30%。

在此基础上,蜜雪还在潼南投资建设柠檬加工园区,年处理鲜果超11万吨,带动500余名村民就业;在广西、安徽等产区,也落地类似“鲜果半小时进厂加工+急冻锁鲜”模式,构建快速周转、高质稳定的供应链体系。

在云南普洱孟连县,蜜雪冰城与当地咖啡合作社签订最低价收购协议,承诺不低于保底价格收购咖啡豆,并设立“云南咖啡种植者支持中心”,为农户带来稳定的销售渠道和多样化培训。同时,在云南落地的“蜜雪冰城遮荫树项目”计划覆盖约270万平方米咖啡种植园,通过与加盟商、员工和消费者的协作种植遮荫树,帮助咖啡农户提升收入、改善水土保持,保护咖啡种植地的生态多样性。

这种从产地到门店的深度介入,使得蜜雪冰城不再仅是原料采购方,更成为推动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参与者。

同时,蜜雪冰城积极打造责任生态。蜜雪冰城对640家供应商实施“可持续发展审查”,从质量管理、环保标准到社会责任全面评估,淘汰不合格者并推动技术升级。例如,其自建牧场引入荷斯坦奶牛科学饲养体系,确保牛奶品质可控;糖浆生产线通过技术改造降低成本50%,反哺加盟商利润空间。

蜜雪冰城的三产融合战略,其核心并不在于“自己做多少”,而在于通过组织能力与平台机制,提升整个价值链的生产效率与抗风险能力。这场价值链的重构,不只是企业的护城河,更是对中国食品工业“从源头提质”的一次有益尝试。

4、结语

一所“没有围墙的大学”引发讨论背后,是一场商业与社会价值的共振。当现制茶饮行业陷入价格战与同质化竞争时,蜜雪冰城选择以全产业链的深耕重构价值链:用培训提升个体价值,用订单农业振兴乡村,用供应链协同降低社会总成本。

这场变革的终点,或许正是中国现制饮品行业从“野蛮扩张”走向“精耕细作”的起点。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