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告别炫技、尝鲜,百度智能云重新定义“能赚钱的AI”

内容/文林
编辑/咏鹅
校对/莽夫
当具身智能已跑起半程马拉松赛事时,无形的国产大模型也正以同样的速度“跑”向千行百业。2024年以来,越来越多的国产大模型被“装”进手机、带到生产线、融入供应链。
但这仅是创新试验的一面。我们还应看到,IDC调研发现有92%的企业在大模型落地过程中面临算力资源不足的难题,87%的企业认为模型精度难以满足落地要求。
高昂的资金投入、数月的部署周期以及持续的运维成本,为企业的智能化改造设立了极高的门槛,也使得大模型应用落地成为了数字化领先企业的小范围“特权”。是时候让大模型技术涌入更广范围,加速推动产业智能化进程;让大模型红利惠及更多企业,激活创造更大的商业价值。
4月25日,在以“模型的世界,应用的天下”为主题的Create2025百度AI开发者大会上,百度智能云携百舸、千帆、客悦、一见等产品,用一套“三步走”组合拳,回答了众多企业最为关心的AI落地与创收问题:先解决“用不起”的算力难题,再解决“不会用”的开发门槛,最终实现“用得好”的商业价值。
那些让企业头疼的AI落地难题——“用大模型太烧钱?开发AI还得再养个博士团队?落地效果看不见摸不着?”被百度智能云一一“拆解”。
Part.1
百舸筑基,以技术破解算力桎梏
近些年,AI大模型的发展极大拉动了算力需求,尤其是智能制造、医疗影像、金融交易等领域,企业算力消耗占比超50%,预计到2025年全球AI算力需求将达到2020年的10倍。
激增的算力需求释放下,强者恒强。2024全年百度智能云在大模型相关中标项目数、行业覆盖数、央国企中标项目数三个维度均为第一,在能源、政务、金融三个行业的中标项目数位于所有厂商第一,产品技术、服务能力与行业经验得到市场认证。
但大模型应用落地尚处于加速期,仍有大量企业在落地过程中面临多重挑战。中国信通院调查显示,仅有15%的规上工业企业具备智能化改造所需的算力基础,大量中小企业还在使用传统 IT 架构,面对 AI 转型心有余而力不足。
企业部署AI需要高昂的硬件、软件和人才成本,大企业或许还能支付得起,中小企业就要“过会”考虑ROI了。而这最终会导致在新的AI产业竞争中,巨头企业快速占据优势,中小企业因为没钱搭车,只能眼看着差距一步步被拉大。
因此,企业大模型落地首先需要突破算力桎梏。面对高成本、低密度、弱协同的传统大模型架构,百度智能云通过自研昆仑芯P800芯片及升级百舸大规模推理加速能力,“软硬兼施”以实现算力性能与成本的双重突破。
硬件方面,在本次大会上百度正式点亮了昆仑芯P800的三万卡集群,并发布昆仑芯超节点,用更快的机内通信替代机间通信,有效降低带宽成本,最终实现卡间互联带宽提升8倍,单机训练性能提升10倍,单卡推理性能提升13倍。
而系统层面,百舸大规模分布式PD分离推理系统,可实现推理成本降低95%、吞吐量提升20倍、TPOT减少40%,并可私有化部署到客户的环境。
以招商银行为例,百度智能云携手招行基于昆仑芯P800实现了国产芯片大规模集群的点亮,能稳定支持各类开源大模型,性能表现远超同类型国产芯片。借助这套新型算力底座,招商银行在智能客服、多模态数据分析等业务场景的AI应用效能上实现了显著提升。
而在与北京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的合作中,百度百舸为创新中心构建了稳定、快速的超大算力集群,不仅确保具身模型的训练和推理得以高效进行,助力其人形机器人快速迭代,还帮助企业大幅降低了大模型训练及推理成本。
可以说,百度智能云通过自研昆仑芯和升级百舸平台实现了算力密度的指数级跃迁,为企业降低门槛,搭建起了高性价比的AI底座,从根源上扫清企业大模型落地的第一道障碍。而“AI普惠”,正是要先让企业“用得起”。
Part.2
千帆赋能,技术小白也能玩转AI
在算力成本之外,企业大模型落地也面临着技术门槛高、工具碎片化等问题。
据《2025年大模型应用落地白皮书》显示,59%的企业认为模型调优是大模型开发中投入最多且挑战更大的工作之一。由于模型优化方式、路径、调整程度选择多样且企业缺少足够经验、人才和技术支撑,导致该过程复杂且耗时,使得不少AI项目难以真正落地。
因此,企业部署大模型,不仅需要高性价比的模型服务,更需要“低门槛、高效率”的开发工具链。百度智能云在Create2025大会上推出了全新升级的千帆平台,从模型开发、应用开发两个层面帮助企业降门槛、提效率。
在模型开发上,目前千帆平台上有超过100多个模型,服务稳定、可靠。无论企业需要处理文本、图像,还是语音、视频,千帆平台上都能找到合适的模型,并在24小时内快速上线部署。
同时,千帆还为企业提供全面、全流程一站式的模型开发工具链,包括深度思考模型的定制开发、多模态模型开发、模型蒸馏等。这套工具链支持“搭积木式”二次开发,帮助企业将数月训练周期压缩至数天。
智联招聘在人岗匹配场景使用了千帆平台的模型蒸馏工具链,用千亿参数的DeepSeek R1作为“教师模型”,用百亿参数的ERNIE Speed作为“学生模型”,经过调优后的小参数模型,不仅可以媲美“教师模型”效果,成本也降低至3成。
而在应用开发上,千帆平台全面升级了企业级Agent开发工具链,并发布了全新推理式智能体Pro,让AI应用开发进入智能体驱动的新范式。
在企业级RAG方面,千帆平台正式将RAG能力升级为Agentic RAG,让Agent可以结合企业自己的私域数据、企业知识库以及对任务的理解去制定检索策略,大幅降低模型幻觉。同时,智能体Pro也支持Deep Research深度研究模式,能让Agent自主完成复杂任务的步骤规划、信息筛选和整理,例如操控电脑浏览网页、用工具绘图制表等。
以考试宝为例,借助千帆大模型平台,考试宝可24小时不间断生成内容,整体内容生产效率提升了超1000倍;原来人工制作解析一道题的平均成本为1.5元,现在降低至了3厘,大模型调用量和产品付费率增长均突破100%。
与此同时,千帆还在国内率先实现了MCP协议的全生态兼容,发布企业级MCP服务,支持一键调用、定制开发。这意味着,企业开发者无需精通代码,仅需通过组件化拖拽即可生成智能客服、视觉质检等场景化应用,大大降低了集成难度。
正如百度集团执行副总裁、百度智能云事业群总裁沈抖在大会上所言,系统的价值不仅是解决某一个问题,而是让企业拥有“创造的能力”。企业可以结合自己的数据、流程、逻辑,利用百度智能云的系统级能力打造企业专属AI基础设施。
如今的百度智能云正通过千帆平台,以“工具链+生态”将AI开发从技术堆砌升级为模块化组装,帮助企业节省人力成本、缩短开发周期,真正做到了在企业“用得起”之后,还要让企业从“用得快”。
Part.3
回归价值,场景化产品实现商业闭环
如果说,AI竞赛的上半场属于工程师,拼的是算力底座、技术突破,那么下半场则需要产品经理的洞察力,去找到AI能创造价值的场景,并设计出真正有用的产品和服务。
当下,不少企业开发、使用的AI工具或是与业务需求脱节,无法量化收益;或是使用成本高,但实际收益不达预期,投入产出比低。这也暴露了目前AI大模型在价值落地上的不足。
因此,AI技术需回归商业本质,即解决真实痛点、创造可量化的价值,也就是说如何让企业“用得好”AI,创造商业增量。
在Create2025大会上,百度智能云面向智能营销、视觉AI两大领域,升级了两大自研AI应用产品——客悦·ONE与一见,分别从“听懂用户”和“看懂世界”两个角度,呈现AI应用如何落地具体场景,帮助企业提升营销服务和管理效率。
在客服场景,客悦·ONE智能客服为中信金控搭建了统一的智能服务入口,覆盖了理财、基金、债券、活动等多个场景,用户意图识别准确率提升到90%以上;在营销转化场景,某智能硬件品牌通过客悦ONE「智能外呼+RPA企微添加」的自动加粉产品及运营方案,达成15%+的私域转粉率,单个加粉成本低至3-5元。
可见通过听懂用户的意图、情绪和需求,并以此优化每一次交互,客悦•ONE帮助企业在多个场景中实现了更高的服务体验与营销转化。
而百度智能云一见这边,则凭借着“一句自然语言描述需求,就可以生成一个专业级的视觉AI应用”,有效解决了企业生产运行过程中的安全、合规及品控问题。
如在连锁行业,某餐饮连锁企业基于一见平台对全国1000+家门店员工服务质量实现了量化管理,订单覆盖率从抽检5%提升到95%,AI识别准确率达到99%,大幅提升门店智能化管理水平。
而当下越来越多的企业拥抱AI浪潮,需要的不仅是某一项技术或工具,而是一套系统级的解决方案。
在中钢研与百度智能云的合作中,百度智能云先是基于昆仑芯和百舸,为中钢研搭建了专属的智算平台;随后在千帆平台上做模型精调,打通了大小模型和行业专家数据的壁垒,完成流程感知大模型的研发;最后使用一见视觉大模型平台,针对表面缺陷检测、金相分析等关键场景进行微调优化以及应用开发。
最终,应用上线后,不仅实现了秒级数据标注时间,检测准确率95%+的关键指标,还达成产线提效50%+,质检人力节省40%+的运营效益。而这套钢铁行业的系统级智能基础设施,也将在百舸算力的支持下,快速复制推广到行业的其他客户。
一个又一个不同行业领域、不同业务场景的标杆案例可以看出,百度智能云已让AI从实验室能力成功转化为企业营收报表上的真实增长。当更多企业以“低成本、低门槛、高回报”的路径落地大模型应用,AI普惠时代将加速到来,每个企业与个体都将成为技术红利的共享者,共同见证AI驱动千行百业革新的未来图景。
当AI从实验室走向产业战场,百度智能云用一套“三步走”策略,重构了大模型时代规则——以领先的技术能力达成交付智能,以可量化的商业价值验证AI应用成效,用高“智价比”定义最适合企业的大模型云服务。
于是我们看到,从百舸重构算力成本,到千帆降低开发门槛,再到自研应用直击产业痛点,百度智能云不仅基于技术积累及业务场景理解,推动了大模型在千行百业落地并发挥实际效益,也在这个过程中,用越来越多的成功案例与价值创造证明其是企业大模型落地的最优选择。
当前,AI应用的天下已触手可及,百度智能云已铺好路,企业只需迈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