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访客

椰子水大战:if的10亿神话,正被新玩家“绞杀”?

访客 2025-04-29 08:25:43 85154
椰子水大战:if的10亿神话,正被新玩家“绞杀”?摘要: 编辑​危机四伏:if轻资产模式的“阿喀琉斯之踵”。撰稿氢小妹,全文2500字,读完约需要8分钟。泰国富二代彭萨克(Pon...

椰子水大战:if的10亿神话,正被新玩家“绞杀”?

编辑

危机四伏:if轻资产模式的“阿喀琉斯之踵”。

撰稿氢小妹,全文2500字,读完约需要8分钟。

泰国富二代彭萨克(Pongsakorn Pongsak)创立的if椰子水,凭借“100%天然”“零添加”的标签,在中国市场缔造了一个商业神话。

2024年,其母公司IFBH Limited营收达1.58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1.6亿元),净利润3332万美元,这家公司总共只有46名员工,其中43名员工在泰国办事处工作,另外3名员工在新加坡办事处工作,人均创收2522万元,远超互联网和金融行业平均水平。

日前,if椰子水品牌的母公司IFBH Limited(以下简称“IFBH公司”)向港交所递交了上市招股书,拟在主板上市。

这家公司究竟靠什么一炮而红?未来的发展又将面临哪些挑战?

1

轻资产+擅营销

if抓住了爆红密码

“if神话”的底层逻辑,是if对健康消费趋势的精准捕捉和极致的轻资产模式。

先说轻资产模式的极致运用。

编辑

if的商业模式堪称“三无”——无自建工厂、无仓储物流、无直营渠道。

生产环节外包给泰国代工厂General Beverage(彭萨克控股的另一家企业),物流依赖第三方,销售则通过前五大经销商完成,97.6%的收入来自分销商。

这种模式让if的固定资产仅占总资产的3.2%,存货周转天数仅3天,实现了“用46人撬动11亿营收”的效率奇迹。

再说健康标签与营销杠杆。

if的成功离不开对“健康焦虑”的精准拿捏。其主打“天然电解质水”概念,强调椰子水的低糖、零脂肪特性,并通过透明瓶身设计强化“纯净”形象。

2020年后,中国消费者对食品添加剂的警惕达到高峰,if顺势成为“科技与狠活”时代的替代品,迅速占领白领、健身人群和母婴市场。

在营销端,if也是深谙流量密码。

2023年签约赵露思,2024年邀请顶流肖战,后者官宣当日天猫店销量暴涨300%,抖音话题播放量破10亿。

直播带货也是重要的走红密码。李佳琦直播间5万件商品秒空,刘畊宏结合健身场景强化“运动补水”定位,都让if爆卖。

此外,还有联名破圈:与泡泡玛特合作推出IP联名款,将产品包装成“社交货币”。

2

危机四伏:

轻资产模式的“阿喀琉斯之踵”

尽管if一度占据中国椰子水市场34%的份额(2024年),但其商业模式的核心优势正在转化为致命风险。

if的原料100%依赖泰国椰青,2024年高温导致当地椰子减产15%,椰青采购价暴涨70%,成本压力直接传导至终端。

更危险的是,其代工厂General Beverage既是控股股东又是核心供应商,2023-2024年采购额占比超70%,形成高度关联交易。

这种架构使得 IFBH 对上下游客户产生高度依赖。由于过分依赖代工厂,一旦代工厂商生产的产品出现质量问题,IFBH 不能及时发现,会大大损害品牌形象和产品销售。

同时,泰国作为原料的唯一来源地,任何影响泰国农业的广泛因素,如气候、地缘政治等,均可能影响代工厂获取生产产品所需椰子水的能力,进而影响供应链的稳定性。

if的销售高度依赖前五大分销商(贡献97.6%收入),尤其是盒马等渠道。当盒马在2024年推出自有品牌9.9元/1L装椰子水后,if的市占率从55.53%(2024Q1)暴跌至30.33%(2024Q4)。

中国玩家通过供应链直采和规模效应,将成本压至if的60%以下,而if因定价偏高(14.2元/1L)被迫在部分渠道提价20%,进一步丧失竞争力。

流量明星的“昙花效应”也是一个隐患。

2024 年 6 月肖战官宣代言后,if 椰子水 1L/6 瓶装的月销量突破 30 万件,市占率一度达 55%,在当时确实迎来了爆发式增长。

到 2024 年第四季度,其市占率降至 30.33%。2025 年第一季度,if 椰子水在中国市场的份额降为 36.42%。

相比之下,盒马等品牌通过低价策略吸引价格敏感型消费者,if的高端人设反而成为掣肘。

3

中国玩家的“绞杀术”:

低价、本土化与品类扩张

中国本土品牌正以更凶猛的策略蚕食if的市场,椰子水赛道已从蓝海变为红海。

一方面是价格战:

盒马:自有品牌1L装椰子水售价9.9元,成本控制依托直采和轻资产模式;

超吉椰:NFC椰子水定价比if低约25%,市占率也在快速飙升;

东江牧场:250ml装券后价仅1.39元,靠老椰混合椰青降低成本。

行业均价从2023年的1.91元/100ml降至2025年的1.46元,降幅23.5%,而if仅降价9.6%,价格优势荡然无存。

另一方面是品类创新与场景延伸。

if 95.6%的收入依赖单一椰子水产品,而对手已构建产品矩阵:

盒马:推出“椰青+果肉”双拼款,拓展火锅、烘焙场景;

菲诺:发力椰奶、椰乳赛道,与瑞幸联名打造“生椰拿铁”爆款;

椰树集团:2023 年椰树集团全年销售总额达到 50 亿元。2025 年,椰树集团推出椰树牌真百分百原汁原味椰子水,并在官网发文称绝不用废料椰子水生产。

中国品牌通过多元产地布局降低成本,反观if,泰国单源采购模式在原料涨价时毫无缓冲余地。

值得注意的是,椰子水赛道的高速增长伴随着乱象丛生,行业正面临信任危机与政策风险。

2025年“315”期间,媒体曝光部分品牌以老椰混合果糖调配,甚至违规添加柠檬酸、香精,利用“100%椰子水”标签打擦边球。

if虽未被点名,但其佛山与杭州经销商版本的口感差异引发消费者质疑,部分用户吐槽“玉米须味”。

目前中国尚未出台椰子水国标,企业多参照果汁饮料标准,监管漏洞让低价低质产品充斥市场。

if的困境折射出外资品牌在华普遍挑战:

首先是先发优势陷阱:早期凭借差异化定位(如if的“泰国原产”)快速占领市场,但本土玩家觉醒后,供应链和渠道劣势暴露;

营销依赖症:明星代言和流量投放能短期引爆销量,却无法构建品牌忠诚度;

合规成本攀升:随着国标出台和监管收紧,轻资产模式的质量控制风险将放大。

4

结语

椰子水市场的竞争已进入深水区。

if若想守住王座,需在供应链韧性(如多产地布局)、产品矩阵(拓展椰奶、功能饮料)和渠道控制(自建电商团队)上实现突破。

而中国玩家的终极杀招,或许是将椰子水变成“自来水式”的平价消费品——正如瓶装水行业从依云到农夫山泉的演变。

这场战役的终局,可能不仅关乎市场份额,更将重新定义健康饮品的价值逻辑。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