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鸣鸣很忙IPO:万店之后,3个隐忧初现丨IPO观察

文丨刘颖 编辑丨方文
出品丨大V商业
随着一纸招股书递交港交所,由“零食很忙”与“赵一鸣零食”两大品牌合并而成的鸣鸣很忙正式踏上了资本市场的征途。
这家在短短数年内迅速崛起的量贩零食巨头,凭借其庞大的门店网络和惊人的增长速度,已成为中国零食零售行业不可忽视的力量。
休闲零食过去几年被量贩零食冲击,头部企业纷纷转型。而作为量贩零食的一哥,鸣鸣很忙2024年以来发展加速,门店从两家合并后的6000多家迅速增长到1万4000多家,一年时间门店增长近8000家,成为中国零售连锁企业中开店最快的品牌之一。
体量迅速的膨胀,鸣鸣很忙隐忧初现。
▌1、一年新开8000家店
鸣鸣很忙近年来实现了爆发式增长。
2023年底赵一鸣和零食很忙合并后,鸣鸣很忙开始了疯狂的扩张,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底,门店数量达到14394家,覆盖全国28个省份。
而就在合并之初,两家的门店总量才6000多家,也就是说,一年的时间里鸣鸣很忙新增门店近8000家。其中,2024年的所有门店中三线及以下城市为9921家,一线及新一线2530家,二线城市1943家。
随着门店的数量增加,鸣鸣很忙营收也快速增长。招股书中披露,2024年,其门店总零售额(GMV)达到555亿元,全年交易笔数超过16亿。
营收和利润也水涨船高。营业收入从2022年的约43亿元增长至2024年的近400亿元,经调整净利润也从8100万元增长至9.13亿元,两项关键的指标增长了10倍。
明明很忙已经成为了量贩零食领域里的“一哥”。
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数据,按2024年GMV计算鸣鸣很忙已是中国最大的休闲食品和饮料连锁零售商,在中国所有食品和饮料连锁零售商中排名第四,其拥有庞大的会员基础,总数超1.2亿,2024年活跃购买会员达1.03亿,年复购率高达75%。
零食很忙和赵一鸣零食在合并前后的模式,主要是加盟。其收入绝大部分(2024年为99.5%)来自于向加盟店和直营店销售商品,加盟费和管理费占比极低。
鸣鸣很忙的盈利模式并非传统意义上的“赚加盟费”,而是深度绑定加盟商,共同做大销售规模,鸣鸣很忙在其中的角色就是渠道商,从商家进货销售给加盟店。
2024年鸣鸣很忙毛利率为7.6%基本2022年和2023年持平,净利率为2.1%。
鸣鸣很忙强调与优质供应商的直接合作,招股书称“2024年胡润中国食品行业百强榜”中约50%的企业是其合作生产商。
截至2024年底,其在库SKU(单品项管理)数量达3380个,典型门店陈列SKU不少于1800个,远超同等面积超市,并保持每月上新约100款产品的速度。此外,约40%的产品采用散装称重方式销售,增加了品类灵活性并鼓励消费者尝试。
▌2、量贩零食,冲击旧格局
量贩零食的核心,就是低价。
最初,零食很忙和赵一鸣零食等都是凭借大量的白牌零食实现低价。华创证券的一份研报显示,以零食很忙为例,1600个SKU中大牌占比25%用于引流,毛利率约为5%;利润主要由占50%的肩腰部产品贡献,毛利率30%-35%,但由于的厂家直供,定价更低;剩下为尾部产品。
但是即便如此,量贩零食的利润率也较低。上面我们提到,2024年鸣鸣很忙毛利率为7.6%基本2022年和2023年持平,净利率为2.1%。
但是在量贩零食模式普及的前几年,休闲零食赛道的头部玩家三只松鼠、良品铺子等毛利率要高得多。
以三只松鼠为例,2024年三只松鼠营收106亿元,毛利率达到24.25%。
当然这是两种不同的商业模式,比如三只松鼠要承担线上营销费用,而鸣鸣很忙的加盟商要承担门店经营费用等。
鸣鸣很忙的诞生源于中国量贩零食赛道两大头部玩家——“零食很忙”与“赵一鸣零食”的战略合并。
晏周于2017年在湖南长沙创立了“零食很忙”。据称,品牌名称的灵感来源于周杰伦的歌曲《牛仔很忙》。晏周从一家小超市起步,敏锐地捕捉到量贩零食模式的潜力,聚焦下沉市场,以“货多+便宜”作为核心竞争力。
赵定则来自江西宜春,在创立“赵一鸣零食”之前,已在炒货行业摸爬滚打了十余年。2015年,他开设了第一家零食集合店,并于2019年正式推出以儿子名字命名的“赵一鸣零食”品牌,同样主打性价比和县域市场。
2023年11月,零食很忙与赵一鸣零食宣布战略合并,组建新的“零食很忙集团”(后更名为“鸣鸣很忙集团”)。合并时,双方门店总数已突破6500家,一跃成为行业门店数量的绝对领导者。根据合并协议,晏周出任新集团董事长,并继续担任零食很忙CEO;赵定则继续担任赵一鸣零食CEO,双方保留各自品牌独立运营。
值得注意的是,这次合并因未依法事先申报,构成了违法实施经营者集中,被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处以行政处罚,但认定不具有排除、限制竞争的效果。
量贩零食在过去三年的时间里是休闲零食最火的赛道。在合并之前,两大品牌均已获得资本青睐。
天眼查信息显示,零食很忙在2021年完成了由红杉中国、高榕资本等领投的2.4亿元人民币A轮融资。赵一鸣零食则在2023年2月获得了由黑蚁资本领投、良品铺子跟投的1.5亿元A轮融资。
然而,良品铺子在投资仅半年后便宣布出售其持有的赵一鸣零食股权,并因此与赵一鸣方面产生纠纷,最终诉诸法庭。
合并后不久,新集团于2023年12月再次获得来自好想你和盐津铺子控股(上市公司盐津铺子的控股股东)合计10.5亿元人民币的战略投资,投后估值据称达到105亿元。
不过,一年后,盐津铺子控股退出了鸣鸣很忙的股东序列,将其持有的3.3%股权转让给了湖南晓芒企业管理有限公司。
▌3、高速扩张下,鸣鸣很忙的3个隐忧
合并后的鸣鸣很忙快速扩张,其2024年门店新开数量超过了两家合并前,数年发展的总和。
突破万店对于任何一家零售连锁企业,都面临着体量扩张后的挑战,鸣鸣很忙也是一样。
第一,量贩零食行业门槛并不高,对手可以迅速追上。
比如同样深耕量贩零食赛道,此前门店数量排在鸣鸣很忙之后的好想你,门店数量也在疯狂增长。
2023年万辰集团下的好想你门店数为4726家,远远低于鸣鸣很忙,但是到了2024年门店数达到14196家,和鸣鸣很忙的数量只差200家。
一年的时间里万辰集团门店增加了9776家,比鸣鸣很忙还要疯狂。2024年万辰集团营收323亿元增长2.5倍,与鸣鸣很忙差距缩小。
第二,快速扩张,忽视利润,长久性有问题。
鸣鸣很忙和万辰集团在开店上比拼,对加盟商也进行了争夺。据南方都市报报道,除了常规的零加盟费、零管理费、零服务费等,品牌也会给处于有竞品、高竞争区域的加盟店直接“输血”卷价格。比如,此前就有媒体报道,鸣鸣很忙针对万辰系的竞争,对符合相关标准的门店会直接给出高达50%门店租金的补贴。
值得注意的是,鸣鸣很忙2024年的销售及营销费用达到14.76亿元,这一数字在2022年和2023年分别为1.59亿元和3.25亿元。
第三,数万家门店规模后,加盟商是否还能赚到钱。
要知道,任何一个品牌达到万店在中国市场都并非易事,市场规模毕竟有限,只有为数不多的赛道能撑得起数万家的体量和规模。
尤其是,市场不止一个玩家,鸣鸣很忙和好想来都达到了接近1.5万家门店的规模,这两个品牌就达到了近3万家。
比如鸣鸣很忙三线及以下市场门店数9000多家,而中国的市场分部本身就只有2800多个行政县,平均每个县城好想来和鸣鸣很忙的门店就6家,竞争将会非常激烈。
氢消费报道过,有加盟商估算在当地相对繁华的商业区,门店的年租金高达30万元,如果再算上人员成本,总加盟成本接近150万元,如果一天的销售额要达不到1万元至1.5万元,就意味着回本将遥遥无期。
2024年明明很忙GMV555亿元,门店数14394家(2024年新开门店7809家,取平均值3905家来估算),那么平均每家门店的日均销售额大概就是1.4万-1.5万元每天。
每日1.5万的销售额是平均值,那么低于平均值的新门店,还怎么保证盈利?这对于未来鸣鸣很忙的加盟商来说,是一个值得担忧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