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访客

五一踏青登白鹤山鹤林寺,开启“金榜题名”祈福季 ——千年古刹融合山水文脉,助力学子逐梦之旅

访客 2025-05-06 16:10:35 59871
五一踏青登白鹤山鹤林寺,开启“金榜题名”祈福季 ——千年古刹融合山水文脉,助力学子逐梦之旅摘要: 【四川邛崃讯】五月初夏,白鹤山苍翠欲滴,云雾缭绕。位于邛崃城西的千年古刹鹤林寺,依托深厚的历史底蕴与独特的“求学祈福”文...

【四川邛崃讯】五月初夏,白鹤山苍翠欲滴,云雾缭绕。位于邛崃城西的千年古刹鹤林寺,依托深厚的历史底蕴与独特的“求学祈福”文化,正式启动“金榜题名”主题祈福季活动。这座始建于隋唐、兴盛于宋代的禅宗名刹,不仅是蜀地山水画卷中的明珠,更因南宋理学大家魏了翁的求学足迹而成为“文脉圣地”。五一假期,游客既可免费登高赏景,亦可沉浸式体验古今交融的求学文化,为学子前程祈愿,为心灵觅一方宁静。

五一踏青登白鹤山鹤林寺,开启“金榜题名”祈福季 ——千年古刹融合山水文脉,助力学子逐梦之旅

千年古刹:山水与文脉交织的圣地

鹤林寺坐落于邛崃白鹤山麓,始建于隋代,唐代高僧马祖道一曾在此弘法,宋代扩建后成为川西四大丛林之一。寺院依山而建,掩映于古柏苍松之间,山间清泉潺潺,白鹤翩跹,素有“鹤鸣烟霞”之誉。明代状元杨慎曾赋诗赞曰:“白鹤山头鹤欲飞,仙人骑鹤几时归”,道尽此地空灵之境。

寺内古迹星罗棋布:唐代摩崖石刻“鹤林禅院”四字遒劲沧桑;宋代“大雄宝殿”飞檐斗拱间尽显古朴气象;更有了翁祠前百年枫林,枝叶如盖,见证着蜀地文脉的生生不息。据《邛州志》记载,南宋嘉定年间,理学名家魏了翁(号鹤山)年少时曾在此苦读,后创办鹤山书院,成为巴蜀学术中心。鹤林寺因此与“鹤山文化”深度绑定,衍生出独特的求学祈福传统。

文脉传承:从魏了翁到“金榜题名”

“一炷清香一盏灯,心诚自可叩天门。”鹤林寺的求学祈福文化,与魏了翁的传奇经历密不可分。相传魏了翁少年时在寺中借读,每日晨起登山诵经,暮色中临泉研习典籍。后人为纪念其“寒窗终成鸿儒”的精神,在寺内设立“了翁祠”,并供奉魏了翁像一座,每逢考前便有无数学子前来瞻仰魏了翁先生,敬仰和缅怀其学识渊博、品格高尚、光照千古的精神,在了翁祠前,设有《金榜题名》《登科及第》《腹有诗书气自华》等文化景观点,“系红绸、摸金笔、点明灯”三大祈福打卡形式,不仅是对学子们辛勤付出的肯定,更是对他们未来人生的美好期许。

五一游玩攻略:山水揽胜与文化体验

1. 登山观景路线推荐

山门→鹤林寺→漏米洞→鹤山大佛→白鹤竹林→摩崖石刻→观景台→西塔

全程徒步时间约2小时,从山门至鹤林寺再到后山的千年石阶,古树参天,竹影娑婆,绿野仙踪,禅意浓浓

鹤山大佛:鹤山大佛为弥勒佛,依岩壁石刻而成,造像通高5.9米,跏趺于六方形弥座上。左侧立有一名“令官”。

漏米洞:关于漏米洞的民间传说,有一年天干粮食绝收,此时和尚在漏米洞前念经,忽然看到山洞里有米粒漏出终于不用饿肚子了,便解决了大家的燃眉之急随后, 每天从大佛旁的漏米洞口漏出,刚好够庙中的和尚吃,因和尚贪心,将洞口扩大后便不再大米漏出。

白鹤山摩崖石刻:位于白鹤山后山,共有3处唐代摩崖石刻群,分布范围约5平方公里,除头部残损外其余保护良好,具有很高的历史、艺术和研究价值,另外还有西塔等人文景观。

白鹤山西塔:始建于宋徽宗宣和庚子(1120),重建于道光年间,西塔以青砖筑成,坐西向东,平面呈八角形,七层楼阁式实心塔高18米,底径宽4米,在一九八二年被邛崃市人民政府列为第一批“邛崃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2. 文创与美食

限定文创:“鹤林寺”限定帆布包、钥匙扣、打卡明信片等;

素斋体验:寺院斋堂素斋美味可口,12元/人。

出行指南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邛崃市-白鹤山风景名胜区

交通:成都自驾1.5小时(成名高速、成温邛快速路),或乘高铁至邛崃站转公交106路直达

门票:免费开放

这个五一,登白鹤山、访鹤林寺,在山水与历史的交响中,为梦想注入一份跨越千年的力量!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