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元咖啡,还能更便宜?

近日,瑞幸咖啡因疑似“大数据杀熟”陷入舆论风波。
据媒体报道,南京朱先生曝料,他与同事一同购买瑞幸大西瓜生椰冷萃,自己是“咖啡自由卡”会员,价格却比非会员同事高出6元。
在小红书、微博等社交平台,大量用户也分享了类似遭遇,直指瑞幸存在“大数据杀熟”行为。
在黑猫投诉上,共有15285条投诉中包含搜索词“瑞幸咖啡”,也存在大量质疑瑞幸“杀熟”的投诉。
有消费者表示,开了会员价格反而更高;还有消费者称注册两个账号,小号能享受9.9元优惠,大号则需支付更高价格,如购买生椰拿铁时,小号9.9元/杯,大号13.9元/杯。
对于价格不同的原因,有瑞幸咖啡店员解释称,出现价格差异可能是不同账号获取的优惠券不同、参与的活动有别,并非故意针对特定用户进行差别定价。
瑞幸客服方面则表示,系统会不定时发放优惠券,但因发放人群不同,每个人到手的优惠券也不同。
至于购买“咖啡自由卡”后单杯咖啡反而贵的情况,瑞幸客服解释说是他们的优惠券优惠力度更大。
与此同时,瑞幸咖啡依然在疯狂开店中,试图在新茶饮和咖啡9.9元大战中,通过布点足够多来获得更多的胜算。
4月29日,瑞幸咖啡发布2025年第一季度财报。
瑞幸表示,接下来,瑞幸咖啡将继续坚持有竞争力的价格策略,持续开展 9.9元品质咖啡活动。
财报显示,瑞幸咖啡一季度净新开门店1757家,截至一季度末,瑞幸咖啡全球门店总数达24097家,门店总数较2024年第四季度环比增长7.9%。
其中,瑞幸咖啡中国市场净增1743家门店,含香港5家。
不得不指出,为了开店,瑞幸咖啡已经开始学习库迪咖啡了,以此快速扩大店面覆盖力度。
4月14日,瑞幸与链家首个共享门店正式开业,“咖啡+房产”的物理空间叠加模式,某种程度上类似此前库迪布局的店中店模式。
据了解,店中店模式目前在国内咖啡品牌中广为应用,其中最激进的品牌便是库迪。
2024年5月,库迪推出“COTTI Express”便捷店型,将咖啡店植入到便利店、餐饮店、零食店等场景,投资门槛3万元起,这大大降低了加盟的资金门槛和门店要求,为库迪的门店数量扩张贡献了强有力的力量。
除库迪外,挪瓦咖啡去年11月宣布,会将现制咖啡业务嵌入便利店、烘焙店、酒店、网吧、健身房、彩票店等多类业态中,预计2025年,挪瓦与见福便利店落地2000家联营门店。
另一咖啡品牌Tims天好咖啡则选择与良品铺子进行合作。
瑞幸是否真的大数据杀熟?
店中店模式,是否意味着低价咖啡大战越来越难以为继?
对此,新熵江篱和书乐进行了一番交流,本猴以为:
9.9元咖啡大战,进入到了血拼阶段,选择更多降本增效的方式都是为了“论持久战”。
不过,是否大数据杀熟,则需要确有实证。
为了揽新打开增量市场或让低频用户因为优惠而高频而形成的优惠差别,则属于大数据杀熟的擦边球。
至于走店中店模式,本质上也是瑞幸在9.9元大战中,为了降低成本、续航参战时间而做得一种妥协。
毕竟,对于瑞幸也好,库迪也罢,本身就不是一个让人坐在里面安享片刻休闲的咖啡馆,而是一个咖啡外卖站。
一个桌子、一台咖啡机就能做好的服务,门店的效能其实并没有更多的施展空间。
为了能够持久作战,把对手逼到死胡同,咖啡新茶饮们,只能血战到底。
毕竟,比瑞幸、库迪更便宜的5.5元咖啡,也已经在新茶饮连锁中出现了。
作者 张书乐,人民网、人民邮电报专栏作者,中经传媒智库专家,资深产业评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