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奇瑞赴港,补短扬长

原创@科技新知新能源车组作者丨江蓠编辑丨樱木主编丨九黎
奇瑞多年未圆的IPO梦,近期又被传出新进度。
5月6日,财联社援引知情人士透露,奇瑞汽车寻求香港IPO筹资约15亿美元。在早些时候的2月底,奇瑞汽车向港交所递交了招股书。
这是自2004年首次启动上市未果后,奇瑞的第六次上市征程。作为一家销量和知名度都属于国内头部梯队的车企,奇瑞二十余年来多次谋求上市而不得,背后是天时地利人和难以凑齐的遗憾,也缘于其在不同的发展阶段遇到的不同问题和阻碍,如股权结构、盈利低谷、金融危机等。
当然,商业史上最朴素的生存法则,往往藏在财务报表的加减乘除里。奇瑞此次谋求上市的信心,除解决了历史遗留问题外,很大程度上也来自其业绩支撑。
据公司招股书,2022年、2023年、2024年1-9月,奇瑞的营收分别为926.18亿元、1632.05亿元、1821.54亿元。在利润方面,奇瑞也保持了快速的增长,2022年、2023年年度利润增长率近80%。
在销量方面,2025年1-4月,奇瑞集团累计销售汽车820,785辆,同比增长15.3%;累计出口汽车343,203辆,保持中国汽车出口第一;累计销售新能源汽车224,629辆,同比增长140.7%。(文中汽车销量数据来自奇瑞汽车公众号销量快报)
除此之外,此次选择赴港IPO,还隐藏着奇瑞在汽车行业竞争新格局下的新野望。
谈及当前国内汽车行业,新能源和出海是两大关键词。奇瑞在乘用车出口方面连续多年位居第一,但在新能源转型布局上步伐较慢。而在当前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即使是其引以为傲的汽车出口方面,对面比亚迪等涨势迅猛的新能源车企,也很难高枕无忧。
选择赴港上市,公司剑指更鲜明的国际化标签和更多元的融资渠道,主要目的或许可概括为两个:扬长和补短。既要在出海方面维持领先地位避免被赶超,又要补齐在新能源布局方面的短板。
但消息称,奇瑞本次港股IPO不会有外资银行参与。高盛、摩根士丹利等顶级投行的参与历来被视为企业全球化能力的信用背书,尽管此次选择由中资投行主导背后可能涵盖双方的多重因素考量,但也为其更远大的全球化野望增添了一些不确定性。
2025年能否成为圆梦之年?市场都在期待奇瑞的答卷。
IPO背后的考量
表面看,据了解此次奇瑞IPO所募集的资金,主要拟用于新能源汽车研发及海外市场拓展。
而在较为直接的融资目的背后,隐藏着的是公司在汽车行业新竞争格局下的新烦恼。一方面,公司业务护城河出海业务的增速有放缓趋势,似乎正在越来越逼近增长天花板。
据公司销量快报,2025年4月,奇瑞出口汽车8.8万辆,同比下滑1.83%;2025年1-4月,奇瑞集团累计出口汽车34.3万辆,尽管继续保持中国车企出口第一的位置,但同比仅微增0.1%,较去年同期34.2%的同比增长来说近乎停滞。
同时,在自身出海业务增速放缓的同时,国内多家车企也正在加快出海步伐,不断闯入奇瑞的腹地。
据了解,多家车企都将出海作为重要战略写进了未来的目标中。如提出“无海外,不长安”的长安汽车、上汽集团在2025年上海车展上发布海外战略3.0——“Glocal战略”,计划在未来三年,推出涵盖SUV、轿车、MPV及皮卡等17款全新海外车型。
此外,新能源车企代表比亚迪,也定下了2025年海外销量80万辆左右的目标。
在谋求上市的二十余年期间,奇瑞蝉联中国品牌乘用车出口冠军,从这个历史经验来看,公司在出海方面所取得的战绩与其是否上市似乎并无太大关系。但在现阶段,冠军宝座下群雄环伺,赴港上市也可以看做是借国际化标签更好地巩固出口地位,意在打破增长天花板。
另一方面,通过融资来加速新能源转型布局似乎也是奇瑞的考量之一。而在当前资本市场对新能源估值溢价远高于传统燃油车的背景下,讲好新能源故事已是当务之急。
目前,奇瑞旗下的新能源车型不算少,但可以称为爆款的不多。iCAR作为奇瑞汽车的首个新能源汽车品牌,曾承载了公司关于新能源转型的很多希望。但在其上市后市场反响不算热烈,甚至还一度陷入舆论风波;而奇瑞与华为合作推出的智界两款车型,在华为五界中,相较问界也不算抗打。
事实上,尽管新能源转型的口号喊得响亮,新能源车增速也颇为喜人,但因销量基数小,目前新能源车尚且难以扛起大旗。
据招股书数据,尽管2022年以来公司收入增长迅速,但奇瑞的大部分收入依旧来自燃油车,新能源车的营收占比分别为13.2%、4.9%、16%,整体表现落后于国内头部车企。正如尹同跃此前对外所坦诚的,奇瑞新能源“起个大早,赶了晚集”。
此外,据最新消息,奇瑞同属华为鸿蒙智行生态联盟的另一成员赛力斯,近期也传出赴港上市动作,目标也指向全球化,在生态联盟内,智界声量不及问界,如今赛力斯似乎也有进军全球化的态势,奇瑞的压力不可谓不大。
奇瑞“较劲”比亚迪
乔布斯曾说过:“只有在竞争中,我们才能真正发挥出自己的创造力和创新能力”。而实际上,多数企业对于来势凶猛的竞争者,多是怀着较为复杂的心情。
对于奇瑞来说,在多年蝉联中国品牌乘用车出口冠军背后,新能源品牌黑马比亚迪正逐步成长为其劲敌。
易车 数据显示, 2025年1月,比亚迪出口销量首次超越奇瑞,登顶中国汽车出口榜首。2月其出口量再次超越奇瑞成为销冠。这对奇瑞来说并不算是一个好消息。
2025年第一季度,比亚迪出口量21.4万辆,同比增长117.27%;奇瑞一季度出口量25.5万辆,同比增长0.8%;2025年4月,比亚迪海外出口同比激增91.9%,创历史新高,而奇瑞出口量却迎来同比下降。
尽管当前销量仍处于领先地位,但面对来势汹汹的比亚迪,奇瑞急需寻找新的出口增量。通过国际化资本平台加速技术转型、全球化扩张及品牌升级,在激烈的行业竞争中获取资金与资源双重优势,赴港上市无疑是一个好路径。
当然,一个是出海老大哥,一个是国内销量冠军,奇瑞和比亚迪之间的“背影论”曾被津津乐道。
但硬币的另一面,国内销量方面,比亚迪连续三年排名第一。在2024中国汽车重庆论坛上,比亚迪品牌及公关处总经理李云飞直言,“希望奇瑞能够看到比亚迪的背影,能做到中国的第二。”他还希望奇瑞离比亚迪近一点,离得越靠近越好,因为“奇瑞可以帮比亚迪分摊点火力。”
在新能源转型方面,2024年4月, 尹同跃 在一次直播中称,年底要成为新能源行业第二,“要看到王传福(比亚迪董事长)的背影。”
除了奇瑞向比亚迪看齐, 王传福也 曾在活动中公开表示, 一定要向奇瑞学习,特别是全球化战略。同为出身安徽的企业家,尹同跃和王传福之间颇有些对手间的惺惺相惜之感。
而 现实的版本似乎变化很快 ,奇瑞在新能源汽车方面 销量增速快速上涨,但囿于基数较小,2024年公司新能源汽车国内销量未能如愿成为行业第二。
而在出海这一舒适区,比亚迪似乎快要看到奇瑞的背影了。
进入2025年,比亚迪在出口销量方面,以迅猛的增长大幅拉近与奇瑞之间的距离,一季度以20.61万辆的海外销量排名升至第三,与奇瑞之间仅隔一个上汽。
两者在出海和新能源方面的身位争夺有来有回,但相比于比亚迪仍旧高速增长的新能源车销量,奇瑞在出海方面增长放缓也给其平添了几分紧迫感, 这份紧迫感或许也是奇瑞赴港IPO 的内生动力 之一。
决战2025,奇瑞能否打赢翻身仗?
在2月11日举行的2025年度干部大会上,尹同跃表示,2025年奇瑞要完成企业上市、年度经营目标、关键能力提升和重大关键技术突破四大任务。其中把企业高质量上市列为公司首要任务。
当前上市进程正在推进,而奇瑞为上市而做的、上市后同样需要加码的动作和布局也正紧锣密鼓。其中,新能源转型和智能化正成为关键抓手。
有外资投行主管分析,目前投资者在看待整车厂上市时,对于传统车企的新能源转型进度、智能化水平等都会有综合考量,如果车企相关指标表现较差,也很难给出更高估值。这或许是奇瑞紧抓新能源转型、智能化的原因之一。
其实,奇瑞出发的很早,早在2022年,奇瑞便发布了瑶光2025战略,囊括了火星架构、鲲鹏动力、雄狮科技、银河生态等四大核心技术领域,13大核心技术,明确了公司在新能源、智能化、全球化等领域的长期技术布局。
2023年,在奇瑞科技日上,尹同跃曾表示,奇瑞未来5年研发投入要超过1000亿元、研发人员超过25000人,其中软件人才比例超过50%,瑶光实验室数量超过300间,用以在电动化、智能化方面的转型。而高额的研发投入目标,也需要通过融资来扩展资金获取渠道。
目前,奇瑞的新能源布局 仍沿袭多生孩子好打架的策略基因, 纯电、 混动 、增程 多条腿走路 。
在4月的奇瑞汽车混动之夜上,奇瑞表示, 2025年将推出39款混动产品, 涵盖旗下多款车型。同时,为加速混动普及,公司同时发布了一系列优惠购车政策,包括售价直降、换惠等。
这样集中式的新产品发布计划和价格优惠,彰显了奇瑞在新能源转型方面的急切:希望尽快弥补在新能源车销量基数上的不足。
在智能驾驶方面,奇瑞于3月18日召开了智能驾驶发布会,正式发布猎鹰智驾技术品牌,并宣布其全系燃油及新能源车型将于2025年全面搭载高阶智能驾驶方案。这既是继比亚迪率先掀起智驾平权浪潮后的顺应大势,也是想在2025年实现品牌向上的拔高之举。
事实上,对于奇瑞来说,无论是全球化、新能源转型还是智能化,汽车行业的竞争已是一片红海,2025年或许可以看做奇瑞开启新征程的关键一年,但就长期发展方向来看,上市只是个开始。
毕竟资本市场的考验同样严峻,当前港股汽车板块平均市盈率较低,且投资者对传统车企转型故事日趋审慎。如果想要走好资本化道路,奇瑞未来还需要证明:其引以为傲的全球用户基盘,能有效转化为新能源时代的品牌势能;研发投入可切实孵化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技术成果。
正如尹同跃所说:“面对激烈的行业竞争,当下已非逆水行舟之势,而是瀑布中前行,一旦停下就会被冲得无影无踪。”
参考资料:
华尔街见闻,《奇瑞叫板比亚迪》
广州日报,《单月出口出现下滑,奇瑞能否稳住“出口一哥”地位?》
易车,《比亚迪1月份出口约6.6万辆 首次超过奇瑞汽车夺冠》
华尔街见闻,《奇瑞尹同跃狂追王传福》
《奇瑞汽车招股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