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访客

硅谷罕见承认:谷歌搜索、iPhone等终将退场

访客 2025-05-12 19:23:14 26657
硅谷罕见承认:谷歌搜索、iPhone等终将退场摘要: 如今,人们在Facebook上添加好友的频率已不如往昔。十年后,iPhone也可能不再是必不可少的设备。而在全球最畅销的智能手机之一上,谷歌搜索的使用量正在下降...

如今,人们在Facebook上添加好友的频率已不如往昔。十年后,iPhone也可能不再是必不可少的设备。而在全球最畅销的智能手机之一上,谷歌搜索的使用量正在下降。

硅谷罕见承认:谷歌搜索、iPhone等终将退场

这些罕见而坦率的表述,来自针对Meta和谷歌的两场独立反垄断庭审。在法庭上,科技行业的领军人物罕见地承认,那些曾经推动公司崛起的标志性产品,终有一天可能会被时代淘汰。

硅谷一向以创新、变革和不断追寻下一个风口为核心文化。争夺行业主导地位的竞赛从未停歇。然而,相关陈述凸显出科技巨头正面临来自人工智能及新兴社交媒体应用的双重挑战,也揭示了一个残酷的现实:任何产品都可能迅速失去市场地位。

在过去二十年里,苹果、谷歌与Meta三大科技公司深刻地塑造了现代互联网格局。

谷歌凭借按相关性和重要性排序的算法,取代了早期以主题分类为主的搜索模式,成为20世纪90年代末至2000年代初的搜索引擎霸主。Facebook母公司Meta则引领了社交平台的互动转型,将点赞、评论等机制融入信息流,使用户对内容形成高度黏性。2007年,苹果推出首款iPhone,推动了移动互联网的普及,让人们能够随时随地使用这些服务。

这些产品的成功使苹果、谷歌和Meta市值飙升。然而在庭审中,多位高管坦言,用户对于谷歌与Facebook初期核心功能的兴趣正逐渐减弱。

苹果公司服务业务高级副总裁埃迪库伊(Eddy Cue)在谷歌反垄断案庭审中透露,上个月苹果设备上的谷歌搜索查询量首次出现下降。谷歌目前仍向苹果支付费用,以确保其成为苹果Safari浏览器的默认搜索引擎。

另一个迹象表明,消费者正在转向AI聊天机器人等工具来满足过去依赖搜索引擎完成的任务。市场研究机构Gartner去年曾预测,到2026年,传统搜索引擎的流量将因转向人工智能工具而减少25%。

谷歌在上周三发表声明称,公司搜索总查询量仍在增长,并指出来自苹果设备和平台的查询总量也在上升。

与此同时,Meta的用户正逐渐远离其最初的核心功能:添加好友和分享内容。扎克伯格在4月份由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发起的反垄断诉讼庭审中表示:尤其是用户在Facebook上与好友分享内容的频率明显下降,新增好友的数量也在减少。不过我没有确切数据,但趋势非常明确。他补充说,公司当前看到的是私信功能的使用显著增加。

扎克伯格的表态与研究结果相符。皮尤研究中心2023年12月发布的报告指出,在过去十年中,Facebook在青少年群体中的使用率大幅下降,目前仅有32%的青少年表示使用Facebook,而在2014年和2015年,这一比例高达71%。不过,Instagram在青少年中仍然保持较高活跃度。

为应对这些趋势,Meta积极改造旗下应用以紧跟新趋势。2013年未能成功收购Snapchat,三年后便在Instagram中推出了类似功能Instagram Stories;2020年,Meta又推出短视频功能Reels,开始挑战TikTok。扎克伯格在庭审中表示,如今Facebook用户投入最多时间的内容形式就是视频。

更令人关注的是,苹果高管首次公开承认,iPhone可能在十年内失去市场青睐。库伊在庭审中指出:这听起来可能令人难以置信,但十年后,人们或许真的不再需要iPhone。

尽管根据市场研究公司IDC的数据,2025年第一季度iPhone仍以19%的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占比稳居第二,但科技巨头们已经开始布局下一代终端设备。

答案或许是智能眼镜。通过AI实时分析现实环境,智能眼镜将取代手机,让用户无需掏出手机即可完成日常操作。Meta、三星与谷歌均已在该领域展开实质性布局。

扎克伯格表示,他相信未来人们将通过智能眼镜和全息影像与内容互动,摆脱发光矩形——即智能手机的束缚。亚马逊设备与服务部门负责人帕诺斯帕奈(Panos Panay)今年2月接受采访时也表示,不排除推出内置摄像头与Alexa的智能眼镜产品,这与Meta现有产品形态存在相似性。

苹果对面部佩戴设备的重视也体现在其3,500美元的Vision Pro上。尽管该产品目前定位小众,但其所展现的混合现实计算愿景,可能成为苹果竞争对手智能眼镜产品的前瞻性尝试。

与此同时,由于手机设备已不再每年发生颠覆性更新,消费者换机频率明显降低。

虽然在现有设备上,用户仍会继续使用Instagram浏览内容,并通过iPhone进行谷歌搜索。但对科技巨头而言,变革是件好事:它们既可以向投资者展示未来增长空间,也可向立法机构证明自身所处的是一个竞争激烈的市场。

不过,和以往不同的是,那些主导21世纪前二十年科技浪潮的企业,如今必须更加努力,才能在新一轮技术变革中保住领先地位。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