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叮咚买菜最新财报:一季度GMV59.6亿元,“4G”战略成效初显

在当前激烈的竞争环境下,叮咚买菜已经形成了以下核心优势:强大的供应链能力、鲜明的定位、稳健的生态系统、强大的组织能力和执行力。
作者:喻博雅 编辑:鹤翔
出品:零售商业财经 ID:Retail-Finance
5月16日晚间,叮咚买菜发布2025年第一季度业绩报告。
数据显示,公司在消费复苏承压的市场环境下,延续了此前季度的稳健增长态势,核心经营指标呈现多点突破。
该季度,叮咚买菜实现GMV 59.6亿元,同比增长7.9%;实现营收54.8亿元,同比增长9.1%,且已经连续5个季度保持了正增长。
图源:叮咚买菜财报
尤为值得关注的是,在盈利能力维度,截至目前,叮咚买菜已连续10个季度实现Non-GAAP标准下的盈利,并且连续5个季度实现GAAP标准下的盈利。
整体看来,叮咚买菜在2024年实现全面盈利的良好基础上,继续保持盈利与规模增长的态势。公司管理层还在业绩会上透露,公司的“4G”战略已在该季度初显成效,接下来,该动作会持续推动业绩增长。
01 稳定盈利已是常态,江浙沪所有城市实现增长
财报显示,利润方面,叮咚买菜该季度Non-GAAP标准下的净利润为0.3亿元,净利润率0.6%;GAAP标准下的净利润为801.7万元,净利润率0.1%。
同时,公司继续保持正向经营性现金净流入。截至Q1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短期受限资金和短期投资的余额为42.9亿元。
截至该季度,叮咚买菜做深供应链、做强核心区域的思路,已经在长期的稳定增长和盈利中获得了验证。
从区域层面看,该季度叮咚买菜上海区域GMV同比增长5.0%,浙江区域和江苏区域GMV同比增长分别为17.8%和13.9%,其中所有城市都实现了同比正增长,温州、湖州、南通、金华等城市更是实现了50%以上的同比增长。
图:叮咚买菜区域化深耕
「零售商业财经」认为,这一成绩的取得,既得益于前置仓网络密度(本季度在江浙沪地区新增14个前置仓)的持续优化,更源于对区域消费特性的精准把握。
例如,针对浙江市场对高品质水产的旺盛需求,叮咚买菜通过直采基地与冷链物流的无缝衔接,实现了东海海鲜从捕捞到上架的“24小时鲜达”,有效提升了区域市场竞争力。
在广深区域,惠州、佛山等城市的GMV同比增长超过40%,显示出区域扩张策略的初步成效。
值得注意的是,叮咚买菜在广深市场并未采取传统的“大规模补贴”打法,而是通过引入本地特色商品和优化配送时效,逐步培育用户消费习惯。这种“精准渗透”策略不仅降低了初期投入成本,更有助于建立长期稳定的用户关系。
叮咚买菜方面表示,今年会继续聚焦核心区域前置仓网络的精准布局和密度优化,以打造出更高效的履约体系与更具竞争力的成本结构,推动整体运营效率持续提升。
02 做“好商品”“4G”战略变革初显成效
今年年初,叮咚买菜内部开始执行“4G”战略(好用户、好商品、好服务、好心智),并于公司内部推动一系列调整,重点开发高品质和差异化的商品。目前该战略在本季度初显成效。
数据显示,本季度订单量同比提升12.1%,日均活跃用户数增长4.5%;在用户粘性方面,月均下单频次达到4.1次,同比提升2.4%。这些指标的改善,与平台在商品开发上的突破密切相关。
图源:叮咚买菜
如今,平台上已经有不少新品一上架就呈现出了不俗的销售表现。
比如在休闲场景的深加工板块,叮咚买菜正在围绕着健康相关的消费趋势,聚焦开发健康又好吃的休闲食品,其中3月初上市的一款“禾花田澳洲谷饲和牛牛排脆”,销售额也快速达到约340万元,成为站内的爆款“好商品”,包含该商品在内的订单客单价更是达到了139元。
“本季度,我们已开始看到一些积极成果:叮咚推出了更多独特和高品质的产品,用户满意度显著提升,供应链效率稳步提高。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的优势将愈发明显。”叮咚买菜创始人兼CEO梁昌霖表示。
03 成为一家数字驱动的,全链路生鲜供应链公司
“4G”战略背后,是叮咚买菜扎实的供应链能力在做底层支撑。
作为行业内少数实现“从田间到餐桌”全链路数字化的企业,叮咚买菜在种植生产、物流仓储、食品加工等环节的深度参与,形成了独特的竞争壁垒。
梁昌霖在业绩会上就表示,为消费者提供健康的、有品质的食材食品是团队的初心,因此他从创业之初就认为,不能只做简单的“搬运工”,而是要深入供应链的每个环节,改造品质,提升效率,以“一寸窄,一公里深”的思路去深耕产业。
图源:叮咚买菜
因此,过去几年,叮咚买菜在食材的种植生产、源头采购、物流仓储、分级包装、食品研发加工、分销、运营到配送的每个环节都进行了深度参与,并通过数字化和AI的应用,帮助提升整体链路的效率和确定性。这种效率优势不仅降低了运营成本,更确保了商品的新鲜度和品质稳定性。
在B端业务拓展方面,叮咚买菜的供应链能力正从To C向To B延伸。依托于遍布全国的生鲜供应链与自有食品开发、加工的能力,叮咚买菜让好商品走出平台,甚至走到海外,最终形成强大的全链路生态。
图:叮咚买菜自有品牌
本季度,B端业务收入同比增速达64.6%。叮咚买菜通过李锦记、香港DFI、加拿大大统华等合作伙伴,将自己的供应链商品销售到了30多个国家和地区;还分别与李锦记、香港DFI达成更深层次的战略合作关系,规划将更多内地特色生鲜与加工食品上架到更多海内外商超。
图:叮咚买菜与香港DFI零售集团达成战略合作
显然,这种“供应链输出”模式,不仅拓宽了收入来源,更将叮咚买菜的商品力转化为全球市场的竞争力。
可以说,当下的叮咚买菜已经不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即时零售渠道”,而是成为了一家由数字驱动的全链路生鲜供应链公司。这就意味着叮咚买菜在业内已经形成了更明确的差异化定位。
04 数字化驱动组织变革,构建长期竞争护城河
「零售商业财经」了解到,叮咚买菜在本季度启动了多项组织与技术创新。商品开发中心拆分为10个独立事业部,由高管直接挂帅,实现了从市场洞察到产品落地的快速响应。APP首页内测AI功能,如语音交互、知识图谱推荐等,不断提升用户体验。
在行业普遍面临消费疲软、竞争加剧的背景下,叮咚买菜的财报数据展现出难得的战略定力。
恰如叮咚首席财务官王崧所言:“今年,我们致力于执行‘窄而深’的价值主张,通过优质的产品和服务满足消费者需求,同时建立一条专注于质量、稳定性和持续供应能力的独特路径。”
对于接下来的发展布局,叮咚买菜还将继续聚焦核心区域前置仓网络的精准布局,通过“密度制胜”进一步提升履约效率与成本优势。持续深化“4G”战略的同时,加速“供应链出海”,以开拓新的增长空间。
图:叮咚买菜自有商品出海
“我们是自内而外的变革,虽然效果可能不是很快。但会是持续的、从核心层面进行改善,在一段时间以后,必然会有大的、根本的变化,也会让规模大幅增长、利润率进一步优化提升,也会建立真正的不惧怕竞争的核心竞争力。”梁昌霖说。
随着“4G”战略的持续推进和B端业务的放量,公司管理层预计,2025年Q2公司能够继续维持规模的同比增长,并继续实现Non-GAAP口径的盈利,到年底,业绩规模和利润率会有大幅度的增长。
在生鲜零售行业从流量竞争转向价值竞争的关键阶段,叮咚买菜通过供应链重构、商品力升级和数字化转型,正在构建一条难以复制的护城河。未来,如何在保持盈利韧性的同时实现规模跃迁,将是考验这家全链路生鲜供应链公司经营智慧的关键命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