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磅!外卖骑手社保成本解析:企业、外包公司与政策的三方博弈

2025年2月20日——京东、美团相继宣布为全职及稳定兼职骑手缴纳社保,这一劳动者权益保障的破局性举措引发广泛关注。然而,社保成本由谁承担、如何分摊的问题成为焦点。结合多方信息,这场成本博弈的背后,是平台企业、外包公司与政策推动的复杂联动。
一、企业直接成本:年增数十亿,压力与机遇并存
根据测算,若以武汉社保最低缴纳标准(企业每月为每名骑手承担约1260元)估算,美团覆盖超百万骑手后,每月成本将超12亿元,年成本或达144亿元;京东若为达达秒送130万骑手缴纳五险一金,年成本或超168亿元。
然而,实际成本可能低于理论值:
- 覆盖人群有限:仅全职及稳定兼职骑手(约82万至100万)被纳入,占美团总骑手的11%-14%;
- 外包公司分担:骑手与平台多为间接雇佣关系,美团、京东需与外包公司按协议分摊费用。例如,国海证券预测2025年美团新增社保成本约20亿元,或由平台与外包公司共担。
二、外包公司角色:成本转嫁与生态重构
外卖行业长期依赖外包模式规避用工成本,但政策压力下,外包公司被迫参与分担。例如,武汉市最低标准下,外包企业每月需为每名骑手支付约640元社保(不含公积金),若骑手流动性高,实际支出可能更低。不过,部分中小外包企业可能因成本压力退出市场,加速行业整合。
三、政策推动:从试点到全国覆盖的渐进路径
- 政策强制性与补贴探索:2024年人社部将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纳入最低工资保障,并推动职业伤害险试点。美团已为7省市骑手缴纳14亿元职业伤害险,未来或通过政策补贴降低企业负担。
- 差异化区域试点:美团计划通过“分阶段试点”优化成本模型,例如优先在社保基数较低的三四线城市推广,逐步向高成本区域延伸。
结语
社保成本的分摊,既是平台企业社会责任的试金石,也是行业生态重构的起点。从美团与京东的“成本共担”模式,到政策引导下的渐进式改革,这场变革或将推动外卖行业从“规模扩张”转向“高质量发展”。然而,如何在劳动者权益、企业盈利与消费者体验间找到平衡,仍是未来最大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