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访客

财务场景中的“AI驯兽师”

访客 2025-04-26 14:55:08 88975
财务场景中的“AI驯兽师”摘要: ​AI帮你“拼”,企业才能“盈”。本文撰稿武云溥,全文3500字,读完约需要8分钟。居然有的老板,不靠“提成”来激励销售...


财务场景中的“AI驯兽师”

AI帮你“拼”,企业才能“盈”。

本文撰稿武云溥,全文3500字,读完约需要8分钟。

居然有的老板,不靠“提成”来激励销售。

合思创始人、CEO马春荃不久前去广东拜访客户,发现了一个有趣的案例:这是一家美甲连锁机构,在深圳、东莞等地拥有多家店面,顾客盈门,经营效益非常好。

马春荃和美甲机构的老板深入交流后得知,其实美甲店的利润大头,并不直接来自给客人做美甲服务的收费,而在于向医美行业其他分支的引流,例如微整形、皮肤护理等——对于这些客单价更高但消费频次较低的医美机构而言,遍布街头巷尾的美甲店,是高频接触潜在消费者的流量入口。

美甲店小妹在服务相熟的顾客时,很容易在聊天中发现客人对自己的容貌形象,有更多想要“美化”的需求。这时候美甲小妹的一句顺口推荐,是能够精准影响顾客消费决策的关键因素。

既然有这样的商业模式,那促成更多交易、为美甲店获得更多美业佣金收入的美甲小妹,也该拿到更多的提成吧——这是常规的逻辑,而这家美甲机构的老板却给出了反常规的答案:美甲店里的小妹,也就是事实上直接面对客户的销售人员,只有相对较高的固定薪酬,加上根据顾客评价打分浮动的奖金,而并不拿转介佣金的提成。

也就是说,美甲小妹的收入高低,并不取决于她推荐了多少客人去其他医美机构,而是由她直接服务的美甲顾客对其服务质量的评分决定:客人多点赞,小妹多赚钱。

美甲连锁店老板解释说,以促成更多交易额为目标导向的“提成”制度,事实上容易导致销售人员之间的“内卷”竞争。在小小的美甲门店里,如果小妹在给客人做美甲时,不停嘴地推介别的医美业务,可能导致客人嫌烦,体验变差,以后就不来了。站在老板的角度,显然是客户体验的优化,努力建设品牌口碑,更有利于连锁店核心业务的长期稳定发展。

这一来自美业的案例,其实道出了每个管理者都要直面的,企业经营的两大本质问题:一手管人,一手管钱——在“管人”和“管钱”之间的连接纽带,就是驱动企业增长的激励机制。这个激励机制设计得科学有效,业务和财务相辅相成,就叫“业财融合”。

底层逻辑说起来简单,实践操作千差万别,这是市场经济的复杂与魅力所在。创立于2014年的合思,是一家致力于为各种类型和规模的组织,提供财务数智化产品和服务的科技公司。

“合思”这个名字来自英文“hose(软管)”,创始人马春荃说,合思的财务管理软件系统,就是要为企业客户疏通“业”和“财”之间的堵点,驱动“人”和“钱”高速运转,降本增效,“挖”出企业净利润。

大道至简,殊途同归。就像“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衡量一切企业经营管理行为是否合理的唯一标准,就是“划不划算”。

1

从“CFO视角”到“CEO视角”:财务很重要,老板未必懂

“划不划算”这件事,在不同角色的管理者眼中,有着不一样的侧重点。

2025年4月25日,以“AI拼才会盈”为主题的合思2025春季产品发布会在杭州举行。合思用升级迭代的SaaS软件产品,和进入AI时代对大模型底层能力的精细调教,提出了从“自动化”走向“智能体编排”的企业应用新方向。

合思创始人兼CEO马春荃

如果我们把企业财务人员工作中主要关注的问题,统一简称为“CFO视角”的话,那么按照合思的观点,“管钱”的CFO,应该是企业运转体系里的“守门员”:即防范和提示风险,堵住资金运转管道里“跑冒滴漏”的缺口,为经营决策和业务运行提供支持意见。

那么,为了满足CFO们的需求,合思拿出了“无需报销+AI”、“收支管理+AI”、“电子会计档案+AI”三大解决方案。可以理解为,在各类财务场景下,合思都把AI作为基座嵌入进去,全面拉高了财务数据分析管控的精准度和运行效率。

例如智能对账的准确率达到了99.9999%,常规需要三天的对账工作量缩减至一小时完成,可以智能识别几十种小语种票据,对AI算力的消耗成本也大幅降低。可以说,又快,又准,又省。

看上去很美,但这就够了吗?不,更有意思的是合思CEO马春荃指出的“CEO视角”,同上述“CFO视角”有着迥异的逻辑。

“其实大部分‘正经’老板,并不懂财务,甚至也不需要懂。”马春荃说,通常做实业的创始人,财务科班出身的极少,他们一定是所在领域的业务高手,但往往不是财务高手。“就像我们平常过日子,谁整天记账?你只要把柴米油盐安排好就行了。”

对创始人和CEO来说,他们当然也要看财务报表,但只需要关注几个核心数据就行,更重要的是理清楚企业利益分配的架构,以“钱”激励“人”的工作——正如本文开头讲到美甲店的故事,可能在“CFO视角”是有瑕疵的或者不值一提,但却是这片土地上真切奋斗着的、无数大大小小的企业管理者,在市场中摸爬滚打悟出的生存智慧。

“CFO视角”与“CEO视角”有这么大的差异,合思能为后者做什么?

“我们用通用大模型的能力,来帮助企业建立经营管理的决策模型。”马春荃认为财务和业务视角的不同,关键在于财务数据要求准确和及时,反映企业经营状态的各项指标,但不同的管理者从这些数据中看到的问题有着天壤之别。

“比如财务认为某个业务员某次出差超标了,对客户进行了高档次的商务宴请,但如果这个客户关系一笔几百万、上千万的交易呢?那在老板眼里,这一单必须拿下,为此付出超常规的成本也有合理性。”

决定钱花在哪里,该不该花,花掉的钱值不值……每个企业管理者,每天都在做着许多次这样的思考与决策。合思对AI能力的理解,就是从无数管理决策实例中“淬炼”出规律,进而提出辅助决策的参考依据。

太阳底下无新事,相逢的人会再相逢。只要一个问题曾经被成功解决过,它就应该沉淀成为管理者的经验值,今后再遇到同类型的问题,便可迎刃而解。

“我们的终极目标,当然是实现完全意义上的、企业经营决策由‘模型驱动’。”马春荃说,“现阶段的AI技术还达不到这个层次,没关系我们慢慢来,先从攻克一个个财务应用场景入手。只要方向是正确的,前路就一定是光明的。”

2

“CIO视角”又能看到什么:如何驯服AI这头猛兽

在“CFO视角”和“CEO视角”之外,还有一个容易被忽略的“CIO视角”。

在SaaS软件行业,合思的这场发布会办成了独具特色的“零距离手搓AI工作坊”——数百位来自不同行业先锋企业的CFO(首席财务官)、CEO(首席执行官)、CIO(首席信息官)们现场分队组团,上手体验合思工程师提供的数智化模块。

他们用自己亲手搭建的财务管理系统,尝试解决企业运行中那些繁琐恼人的实际问题:差旅行程规划、海外票据识别、大量条目填单、行政事项审批……AI的能力令人惊叹,我们都知道这个变革时代的工作者必须善用AI,但“黑箱”里的AI是怎么运行的,其原理和规则是什么,却很少有人说得清。

可能只有合思,第一次把AI赋能企业实务的底层流程,从浩瀚深邃的代码海洋中提取出来,摆到了人们的眼前手边。这就像拼搭乐高积木一样,合思的工程师们把AI调教好了,打包成一个个智能工具模块,只等你来开箱即用。

“可能很多企业的IT运维人员,都是不善言辞的理工男。”马春荃说,“那这次我们就帮工程师们说说话,让CFO和CEO们,知道CIO们在想什么。”

在他这个写代码出身的“理工男本男”看来,CIO们要么被误会成“技术是万能的”,要么走向另一个极端“除了懂技术啥也不懂”。这两种常见的误会,都导致IT人员在财务和业务的双重压力、多重需求纷至沓来时,忙于应付,疲于奔命。

“实际上,IT作为信息时代的基础设施,最重要的是做到灵活和自适应。”马春荃说,好比为建筑工人搭建的脚手架,可以根据目标建筑的形态灵活变化。而AI浪潮袭来,让CIO们看到新的机会,远远大过新的挑战。“好比原来大家都盖的是四合院,今天突然说我们都要改小洋楼了,那你肯定要先搭起更高的脚手架才行。”

所以,CIO们没有理由不积极地拥抱AI。而合思瞄准了这一广泛且急迫的需求,提出要做新一代的“AI驯兽师”。

“AI是头猛兽。”马春荃指出,当下通用大模型的快速发展,既让公众看到了人工智能超越人类智能的无限潜力,也带来很多令人困扰的新麻烦——例如AI的幻觉,不懂装懂,甚至胡编乱造,像一头爪牙锋利的小老虎,令人又爱又怕。

对此,合思的“驯兽”策略,是并不把宝押在一个大模型上面,而是采取多模型组合,发挥各自的所长;同时又在合思已经有十年深厚积累的财务应用场景中,结合CFO、CEO们的丰富实务经验,对大模型进一步调优和管控。

“现在合思走过了十年,撞上了AI时代刚刚启幕的风口。”马春荃说,基本可以看清楚三点:第一,过去讲“All in AI”,现在是“AI in all”,AI的价值不在于技术本身的炫酷,而在于无形地赋能每个场景;第二,AI不是人类的替代者,而是“价值放大器”,是每个人身边的“数字同事”;第三,AI可能改变一切,唯有人性价值的终极指向,与商业逻辑的本质规律永恒不变。

以人为本,追求利润——光荣与梦想,荣耀与责任,都与人类同在。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