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访客

集采新政策文件流出,将规避超低价竞标

访客 2025-05-09 10:35:20 26702
集采新政策文件流出,将规避超低价竞标摘要: 图源:豆包5月6日,一份名为《进一步优化药品集采政策的方案(征求意见稿)》在业内广为流传。“优化药品集采政策”是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特别提到的。今年,第十一批药品...

集采新政策文件流出,将规避超低价竞标

图源:豆包

5月6日,一份名为《进一步优化药品集采政策的方案(征求意见稿)》在业内广为流传。

“优化药品集采政策”是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特别提到的。今年,第十一批药品、第六批高值医用耗材集采以及多个大规模联盟集采都会启动,这份网传意见稿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今年3月,这份文件的第一版就已经在业内引起热议,如医疗机构报量可选择药品品牌;调整最低价1.8倍的价格熔断机制;优化执行集采执行,不搞“一刀切”几点都受到了很高关注。

这次流传的是所谓“第二版”,比第一版又有了很多调整,比如将原则上不纳入集采的药品作了明确:即竞争不充分、市场规模小,国家医保目录谈判协议期内药品,以及生物药首个同通用名药品上市后,一定期限内均不参与集采。

另外,医疗机构报量方面,新版删除了之前不超过2个具体药品品牌的限制,明确“报量可细化到具体药品品牌”。这就给老百姓意见比较集中的“买不到原研药”问题,给出解决问题的思路。

为了防止供应垄断,新版直接明确:同一药品耗材品种下,任何一家企业获得的约定采购量不得超过全国医疗机构报量的50%,以此保证多方中选,供应稳定。

“首个生物类似药不进集采”

今年,生物类似药集采备受关注,也在这份文件里面有所体现。网传的集采新规显示:首个同通用名的生物药上市,一定期限内不纳入集采。

这一方面是对首个上市的生物类似药进行保护,让首家研发企业保留一定的利润空间,回收成本;另一方面也释放出一个重大信号:生物类似药的集采势在必行,并且很大可能会常态化开展。

我国生物医药发展的这几十年里,生物类似药因为能够快速跟进上市,比普通化药有较强的盈利潜力,而被很多国内药企看好。2019年,复宏汉霖的利妥昔单抗获批,我国第一个国产生物类似药上了市。自那之后,中国的生物类似药市场高速发展,也越来越内卷。2024年,国家药监局药品审评中心受理的生物类似药上市申请就有28条,涵盖11个品种。

据统计,国内目前至少有17个生物类似药品种获批上市。其中,贝伐珠单抗、曲妥珠单抗、阿达木单抗三款,获批的生物类似药都在5家以上。贝伐珠单抗堪称最卷品种,齐鲁制药、正大天晴、复宏汉霖、信达生物、恒瑞医药等12家企业的生物类似药都已上市。

如果再内卷下去,生物类似药大概率会步化药一个品种有几十个批文的后尘。

集采的出现,或许是避免国内生物类似药过度内卷的解法。这些年,因为仿制药集采充分,利润大幅收缩,倒逼传统药企们转型创新药不在少数。意见稿中只给首个获批的生物类似药给予一定保护,能有效引导企业避免内卷,转而开发更具临床价值、利润空间的药品。

监控低价企业

迄今为止,国家集采政策开展七年,共执行了十批药品集采。期间,集采规则一直在做优化。第八批国采增加了第二备供企业,丰富药品供应;第十批集采则在规则上对B证及相关企业作出名额限制,防止企业串标、围标的出现。

这次业内流传文件,可能会给第十一批药品集采规则提供重要参考。

去年第十批集采创下竞争激烈之最,阿司匹林3分钱一片的价格在社会各界都引发了强烈反响。此次征集意见稿,最集中的特点就是对低价抢标、恶性竞争的防范。

网传的征集意见稿中同步启动了“强竞争”预警的机制。过评企业数量超过12家的,会被视作“强竞争品种”,联采办将对这些品种定期对外公布,提示企业科学立项,避免扎堆申报过评。集采投标前,对过评企业超20家的品种,联采办将作出“超强竞争”提醒,先从源头引导企业理性报价。

在报价方面,按照一贯国家集采规则,企业想要获得拟中选资格,要么报价降幅在50%以上,要么保证自己报价在同品种最低报价的1.8倍以内。第十批集采从规则上取消了降幅50%的门槛,将报价交给了市场,这直接导致了第十批集采竞争过于激烈,以至于出现3分钱一片的阿司匹林。

网传的征集意见稿对这点进行了规范。此前的第一版征求意见稿,将最低报价1.8倍改成了以次低价为标准,并引入低价保护机制,规定口服制剂报价不高于每片1毛,小容量、大容量注射剂分别低于1元和2元时,不受1.8倍熔断规则限制。

在“第二版”中,这一项被删除,采用了更加灵活的措辞和做法,只说明:入围企业报价与最低报价相比,价差不超过一定幅度。原先针对各规格的明确限价也被取消,只采取“当入围企业报价低于一定水平时,不受价差限制规则控制”的说法。

根据网传征集意见稿,集采落地后,药监部门将特别对低价中选药品、委托生产的持有人开展有针对的检查和抽检,重点确认首个中选周期内,原辅料或生产工艺等未发生变更,避免部分企业低价中标,以次充好,降低药品生产质量。国采协议期满后,省份接续采购也需要实行多家中选,促进价差公允合理。

这样成系统的规则制定,将会很大程度上遏制低价抢标的现象。整体而言,这份意见稿向行业释放出了非常良好的示意。如果日后实现,将会深度影响企业在集采投标申报时对产品的取舍和报价的策略。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