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访客

净赚148亿!五粮液,营收增速已降至6%

访客 2025-05-09 17:59:10 53547
净赚148亿!五粮液,营收增速已降至6%摘要: 年初,五粮液的一纸控货通知在白酒行业掀起波澜:第八代五粮液(普五)暂停供货,且针对某些特定渠道或区域,签约量超过1000...

年初,五粮液的一纸控货通知在白酒行业掀起波澜:第八代五粮液(普五)暂停供货,且针对某些特定渠道或区域,签约量超过1000件的商家,超额部分调减比例将超过30%。

净赚148亿!五粮液,营收增速已降至6%

作为五粮液的核心产品,第八代“普五”对于五粮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控货挺价的动作,也被业内视为五粮液“以退为进”的无奈之举:在消费疲软、库存高企的行业寒冬中,五粮液试图通过减少供给稳定市场价格,减少经销商压力、重塑渠道的信心。

现在回头来看,五粮液年初的控货挺价确实起到了一定效果。 从最新披露的一季报来看,一季度五粮液的合同负债为101.7亿,和去年同期的50.47亿相比大幅增长了101.42%;从存货周转天数来看,一季度五粮液的存货周转天数为193天,相较于去年同期201.7天也有所下降。

不过,虽然供应商的压力有所减缓,但五粮液其实并未走出困境。

从最直观的营收和净利润来看,一季度五粮液分别实现营收、净利润369.4亿和148.6亿,增速分别为6.05%和5.8%。虽然业绩仍是正增长,但跟去年一季度11.86%的营收增速以及11.98%的净利润增速相比已经接近“腰斩”。而且需要注意的是,一季度往往是白酒企业业绩最好的时候,按照去年高开低走的业绩走势来看,五粮液的未来面临巨大压力。

综合而言,虽然在年初控货挺价的帮助下实现了“开门红”,但随着控货挺价的效果逐渐消失,可以预见,属于五粮液的挑战才刚刚开始。

控货挺价,“药效”几何?

五粮液年初控货挺价背后,是其核心大单品第八代“普五”长期处于价格倒挂的状态。

所谓价格倒挂,即销售价低于出厂价。资料显示,2024年第八代“普五”的出厂价为1019元/瓶,建议零售价则为1499元/瓶,跟飞天茅台看齐。

然而,最近半年来,由于白酒市场集体需求不振,高端白酒价格倒挂已经是常态,第八代“普五”也深陷价格倒挂的困境之中。比如在去年的“双十一”期间,在拼多多上搜索五粮液普五,到手价格仅为789元;而抖音上也有不少主播将五粮液作为宣传噱头,把八代“普五”的价格打到800元以下。

虽然目前除了贵州茅台之外,各家酒企或多或少都有价格倒挂的问题,但对五粮液而言,八代“普五”价格倒挂是绝对不能忍受的。

一方面,五粮液是公认的“行业老二”,仅次于贵州茅台的存在,目前飞天茅台价格仍在出厂价之上,如果五粮液的核心单品出现了严重的价格倒挂现象,会反映出五粮液的品牌力不足,很容易引发一系列的连锁反应;另一方面,目前八代“普五”的价格已经跟国窖1573的价格相近(某电商平台上,52度/500ml的国窖1573补贴价为780.99元/瓶),这说明了五粮液的领先优势正在缩小,这对五粮液的品牌形象也会造成冲击。

此前,为了稳住价格,五粮液做过许多尝试:例如将2024年经销商合同计划量在2023年基础上整体减量20%,并且春节后暂停发货以加快消化渠道库存,但这都没有止住第八代“普五”价格倒挂的势头。最终,在今年年初的传统消费旺季,五粮液发布公告称,将第八代五粮液(普五)暂停供货,且针对某些特定渠道或区域,签约量超过1000件的商家,超额部分调减比例将超过30%。这是五粮液近年来少有的大力度控货挺价。

现在来看,年初的控货挺价确实起到了一定的效果。以反映经销商拿货积极性的合同负债来看,一季度五粮液的合同负债为101.7亿,和去年同期的50.47亿相比大幅增长了101.42%;从存货周转天数来看,一季度五粮液的存货周转天数为193天,相较于去年同期201.7天也有所下降。最后再从存货方面来看,一季度五粮液的存货为170.4亿,虽然和去年同期的162.9亿相比小幅上升了7.5亿,但和四季度相比却下降了11.9亿。

不过,虽然经销商的拿货积极性有所提升,但五粮液价格倒挂的现象其实并未得到解决。截至4月27日夜晚,从拼多多上搜索“五粮液52度普五第八代”,品牌店铺的单瓶券后售价为819元,两瓶券后售价为1709元,折合单瓶854.5元。无论是单瓶还是两瓶的价格,跟出厂价1019元仍有不小差距。

整体而言,五粮液的大力度控货挺价更多只对经销商有提振作用,但却未能解决价格倒挂的问题,很显然控货挺价并非真正的“解药”。

反转时刻还未来临

对于五粮液而言,控货挺价并非长久的计策。

之所以这样讲,是因为第八代普五一直是五粮液的重要营收。据财报显示,2024年以普五八代为代表的五粮液产品贡献了678.75亿的营收,同期五粮液的营收为891.75亿,酒类的营收为831.27亿,五粮液产品的营收占比分别为76.11%和81.65%,可见第八代“普五”对于五粮液的业绩相当重要。

实际上,最近一段时间频繁的控货挺价,已经对五粮液的业绩造成了冲击。据财报显示,去年四季度五粮液的净利润增速为-6.17%,净利润负增长是近几年以来都没有出现过的情况,可见五粮液的业绩正遭遇着巨大压力;来到今年一季度,虽然实现了业绩“双增”,但其营收和净利润增速分别只有6.05%和5.8%,要知道一季度往往是白酒企业业绩最好的时候,去年同期五粮液的营收和净利润增速还有11.86%和11.89%,相比之下今年的业绩增速已经腰斩。

从目前来看,五粮液真正的问题并不在供给上,而是在需求上。

回看五粮液过去几十年的发展历程,当其在1994年后选择依靠大商模式和OEM模式来快速打开市场时,如今的结局就已经注定。

以OEM模式为例。1996年五粮液推出配合大商的OEM授权贴牌模式,即五粮液仅生产加工白酒,品牌所有权则归商家所有;基于这一模式,五粮液开发出了系列品牌,如金六福、浏阳河、五粮春、五粮醇等,巅峰时期五粮液旗下的子品牌高达上千个,也正是凭借着这一策略,五粮液很快成为行业一哥。

然而,彼时蜜糖,此时砒霜。随着行业黄金十年的过去,贴牌模式的弊端开始显现。由于过度依赖经销商,五粮液的渠道掌控力相对薄弱,渠道价格失控,品牌价值也逐渐被稀释。2006年,五粮液前五大经销商占收入比重达到78.43%,而同期贵州茅台这一数据仅为11%。联系来看,如今五粮液的八代“普五”价格倒挂问题,其实还是当年大搞贴牌模式后,导致品牌价值被稀释所留下的问题。

或许五粮液自己也意识到了这一点。2024年,五粮液的销售费用明显增长,从2023年的77.96亿增长至106.9亿,同比大幅增长了37.12%。

然而,成功的酒企一直都不是靠短期的销售投入就能打造出来的,而是依赖于长期的品牌积累。整体而言,五粮液短期的业绩提升可以靠控量来实现,但长期还是依赖于其自身的品牌价值,从这一点来看,五粮液要走的路还很长。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