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洋河,垫底之后发狠了

洋河股份财报,略显雷人。
毫无疑问,洋河是网红股。它有处于历史高位的接近19万股东,有和同省的今世缘“缠斗”的故事,有不错的回报。
但是,连续的下滑暴跌,全行业巨头里独一份的“双降”表现,还是让市场大跌眼镜。以至于,望“洋”兴叹的说法都出来了。从去年到现在,洋河转变太快,让人有点“晕车”:
前三季度还在盈利,然后进入去库存之路,四季度变脸,一季度没有惊喜,不知道这个过程将持续到什么时候。
现在,对洋河和它的股东来说,主旋律只有一个:熬着。
唯一一家“双降”的百亿白酒巨头
2024年全年,洋河收入258.7亿,比2023年减少42.5亿,下滑12.8%;归母净利润66.7亿,比2023年减少33.4亿,下滑33.3%;经营净现金流46.2亿,比2023年减少15亿,下滑25%;ROE跌至12.07%。
最难以理解的是洋河2024年第四季度的表现:收入仅13.59亿,净利润却亏损19亿。在白酒行业传统旺季,其他酒企纷纷交出漂亮答卷之际,洋河却大幅亏损,着实让人摸不着头脑。这个收入也匪夷所思,比之十年前还不如。
洋河在盘算什么,放到后面讲。但这一业绩表现,确实让洋河成为唯一一家收入和利润“双降”的百亿级白酒上市公司。对比来看,茅台2024年营收1709亿元,增长15.7%;五粮液营收891.7亿元,增长7%;泸州老窖营收311.9亿元,增长3.2%;汾酒营收360亿元,增长12.8%。
市场的反应非常真实。这个变化过程里,洋河股份市值已从高点2000多亿跌至现在的1000亿,“腰斩”都不足以形容这种跌幅。即便是在白酒板块整体低迷的情况下,洋河摆出这份业绩还是有点“勇敢”。
有人质疑是不是洋河在“调节业绩”,把2024年的收入和利润藏起来,放到2025年一季度?但从数据来看,这种猜测并不成立。2025年一季度,洋河营收110.66亿,同比下滑32%;净利润36.37亿,同比下滑40%。即使把2024年四季度和2025年一季度合并来看,洋河的日子依然不好过。
那么问题来了,洋河到底怎么了?
白酒库存之王痛击自己
洋河的暴跌并非偶然,而是多重因素叠加的结果。
首先,产品策略出现问题。洋河曾经凭借“海之蓝”系列横扫百元价位段,一度风光无两。但白酒行业从不存在舒服的竞争,洋河的高端产品梦之蓝M6+在与国窖1573等产品的竞争中处于劣势,向上跳的过程失败。
尤其是从宏观来看白酒价格带,上方被“茅五泸”死死守住,下方拼杀激烈,中间这部分洋河本就“一对多”,中高端的天之蓝还被今世缘的国缘步步蚕食,海之蓝也在遭遇牛栏山、玻汾等的强力冲击。因此有一种说法是,茅台和五粮液隐形的“卷”,压力全给洋河、酒鬼酒这些非一线选手承担了。
其次,渠道库存是最明显的问题。洋河长期依靠“压货”模式驱动销售,导致渠道库存积压严重。洋河渠道库存走势在Wind上一直高于同行,尽管这本来不是洋河一家的问题,但问题得不到改善,自然会影响业绩。
第三,“内部竞争”折射的管理问题,与省内对手今世缘形成鲜明对比。与洋河不断下滑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同处江苏的今世缘酒业却保持高增长。2024年今世缘实现营收115.44亿元,同比增长14.32%;归母净利润34.12亿元,同比增长8.8%。这是历史新高,也是逆周期的增长。
对比存货周转率,洋河2024年仅为0.4次,为近10年最低;而今世缘达到0.53次,这意味着今世缘的存货周转比洋河快了大半年时间(约268天)。今世缘采用“深度协销”模式,厂家业务员直插终端,经销商只负责资金和物流,大大提高了运营效率。
不过,看似绝处往往有生路。洋河并非对问题熟视无睹,反而有些刮骨疗毒的意思。仔细梳理洋河的财务数据,我们会发现一些积极信号:
虽然收入下降,但洋河的经营收现比持续上升,从2022年的104%上升到2024年的123%,说明洋河并没有通过放宽销售政策来美化财务报表。
白酒产品的销售价格从2022年的150.2元/公斤上升到2024年的202.6元/公斤,持续上涨,表明洋河并未通过降价来保市场份额,品牌势能仍在。互联网上也看不到什么关于洋河酒品和质量的非议,反而在竞争比较大的情况下,存在一批“铁粉”。
那么,洋河的业绩暴跌是否是一种主动选择?答案很可能是肯定的。
在整个白酒行业普遍通过“虚胖”数字来掩盖行业下行现实的当下,洋河主动去库存,启动自我调整。2019-2020年,洋河也曾主动去库存,那也是记忆深刻的两年。
老酒储备与“三真”破局
这个时候,再来看业绩下滑的洋河真的就没有优势了吗?起码世界第一的原酒储备不答应。
要打“高端局”,洋河拥有的这部分家底是宝藏:7万口窖池和2020口明清老窖,70万吨原酒储存,23万吨陶坛存酒,100万吨的储酒能力,这些高品质老酒规模是世界第一。对比来看,同期茅台半成品酒库存约29.2万吨,五粮液约18.0万吨,泸州老窖约45.02万吨。
酒最重品质,这些吉尼斯世界纪录认证的“最大规模的白酒窖池群”,是不可复制的“软黄金”,是洋河最宝贵的资产。所以有基本盘在,面对行业下行周期,洋河提出了“真年份、真手工、真绵柔”的“三真”战略:
“真年份”是依托世界第一的原酒储备,强调年份酒的价值,特别是梦之蓝手工班产品线;“真手工”是在中央酒区,坚持用酿酒二三十年的老匠人,保持5重关卡、56项检验指标考验、137道工序的传统手工酿造工艺;“真绵柔”是通过20年创新积累构建的“绵柔系统”,这一系统已被写入国家标准,成为洋河的灵魂。
行业最丰富的老酒资源、最大规模的窖池群和最纯正的绵柔香基因,都是不可复制的核心竞争力。通过“三真”战略和产品结构升级,洋河正试图重塑产品矩阵的竞争力。
甚至,洋河通过停供老款海之蓝为第七代产品铺路,敢于在旺季控货,意在将洋河从价格战的泥潭中拉出来,向更高端的价格带攀升。看到这个细节,很难否认洋河也许对很多变化胸有成竹。
最能证明这一点的是洋河的分红政策。尽管业绩下滑,洋河依然宣布2024年派发现金红利34.90亿元,加上中期分红35.1亿元,全年分红总额高达70亿元,分红率104.90%。这一分红金额甚至超过了当年的净利润,股息率高达9.75%,位列白酒行业第一。自2009年上市以来,洋河已累计分红528.5亿元,是上市以来募集资金总额的19倍。
因此,如果往好的方面想,洋河2024年的业绩暴跌,看似危机,实则可能是白酒行业中率先面对现实、主动调整的表现。在整个白酒行业库存高企、消费疲软的背景下,洋河选择了一条更艰难但可能更健康的路径——主动降速去库存,为未来轻装上阵做准备。它和经销商的关系也在改变,具体效果怎么样,今明两年必有分晓。
而对投资来说,洋河当前股息率提供了一定的安全边际,市场表现也低估。只不过以退为进退是退了,进到底能进多少,可能是绊住大多数人的门槛。这一点不宜太早定论,我们尚需给洋河更多时间。
来源:松果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