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联想方案服务,打造千行万业智能化“动力总成”

作者 | 曾响铃
文 | 响铃说
假设你是一名医生:
你自己使用AI平板,用本地模型辅助诊断常见病;
遇到罕见病时,平板会匿名调用医院云端大模型,对比全国乃至全球病例库;
医院后台会用到企业智能系统管理药品库存、优化你和同事的排班;
甚至,医院摄像头背后还有智能安保系统,通过搭设在医院的服务器算力支持,自动识别潜在的医闹风险……
这是混合式AI的一个典型场景——在个人用户、中小企业、大型企业对AI需求各不相同,乃至同一个企业组织内部不同的主体、职能对AI也需求各异的情况下,用同一套技术满足不同需求的“混合式AI”,正在成为企业智能化转型升级的时代趋势。
这一趋势目前仍在强化。
最近,以“让AI成为创新生产力”为主题的2025联想创新科技大会(Tech World)在上海世博中心举行,联想集团董事长兼CEO杨元庆展示了包括个人超级智能体、企业超级智能体、城市超级智能体等在内的超级智能体矩阵,引发业界关注。
在其背后,过去几年,联想一直在积极推动端侧AI推理能力与云端的齐头并进,随着联想智能云(Lenovo xCloud)等的创新落地,越来越多的智能体开始走进千行万业、满足不同维度的需求,混合式AI由此得到广泛实践。
更多的企业受惠、更广泛的智能体创新、更深度的业务智能化变革……联想的一系列做法,正在为千行万业智能化转型升级带来更具有全局推动能力的“动力总成”,从而以混合式AI推动智能化加速落地。
混合式AI布局复杂,千行万业有了“动力总成”
一辆马车,通过马拉动即可前行;到了汽车时代,并不只有生物能向机械能的动力改变,同样关键的还在于“动力总成”的创新——机械能更好地转化为驱动力,带来高效、稳定、安全的运输和出行体验。
发动机、变速器、驱动轴、差速器等多个精密部件组成,涉及机械、电子、控制等多学科,才能最终做好机械驱动这件事。
在智能化创新这里,逻辑同样类似。
混合式AI是千行万业智能化的必要,但是,它与过去零零散散的AI应用、助手甚至智能体不同的是,对一个企业组织而言实现混合式AI需要兼顾的要素往往特别庞杂,总体规划、算力、数据、模型选择、定制开发等等,要保证效率又要保障能力,还要强调数字化安全,方方面面都需要支撑。
对很多企业而言,这可能千头万绪、无从下手。
这时候,就不能简单地砸算力、买模型做应用,必须也要有一套多要素有机整合的“动力总成”,才能更好地驱动企业智能化转型升级。
也即,做混合式AI就一定要属于它的“动力总成”,而这正是联想在做的。
在本次大会上,联想推出了混合式人工智能优势集,涵盖基础设施、数据与知识、模型、智能体、AI服务等,全面满足企业所需,这是联想多年来自身实践经验沉淀的结果,也是智能化时代“动力总成”的联想答案。
而在大会的智能云与智能体技术创新论坛上,联想正式发布联想智能云全景,包含混合云平台、数据和知识平台、模型平台、智能体平台四大预制件:
作为联想混合式人工智能优势集的核心组件,联想智能云“构建起了智能体交付新模式”,为企业提供从“AI底座”到“场景应用”的全栈服务,实际上正在成为“动力总成”的具象化选择。
在全栈全周期方案下,联想智能云是技术前瞻性与产业适配性的结合,从直接价值而言,它在满足客户在AI算力、AI工程化以及AI治理等领域不断增长的需求;而更本质的地方在于,它是一种模式上的创新,以“动力总成”的方式,成为企业可以选择的更智能、更可靠、更具成本效益的云与AI解决方案:
它有动力基础——混合云平台融合端-边-云-网-智,调度算力同时为企业提供全周期一站式服务;
它有油路——数据和知识平台,知识集成、知识管理、知识搜索、知识运营一站式,为AI提供源源不断的“燃料”;
它有变速装置——模型平台覆盖大模型全链路工具服务,让来自开源、闭源大模型的AI动能以合适的方式转化为企业能力,支撑效率提升或关键决策;
它还有最终力量传导——智能体平台,提供智能体开发、评估、运营的一站式解决方案,让AI的力量最终影响业务一线。
在机械领域,动力总成是汽车企业的核心技术壁垒,直接决定了产品品质和用户体验。而智能化时代,谁能为混合式AI构建出专属的“动力总成”,谁就能为行业客户带来更加系统性的整合价值,通过多要素的集成与协同,帮助企业加速智能化创新。
联想智能云只是一个开始,未来,基于混合云架构的“动力总成”打法将是行业普遍共识,更多类似的做法将会出现(事实上市面上过去已经有一些类似的但不够成体系的做法),而联想方案服务已经抢占先机。
快速交付+深度驱动,“动力总成”优势明显
在现代机械动力领域,“动力总成”最直接的优势是其模块化设计能够使相关企业快速适配不同车型需求,缩短开发周期。
在智能化赛道,逻辑同样类似。
联想智能云在混合云平台基础上,有一套“总成”式的、高效的AI应用打造过程:
通过数据蒸馏与知识注入,向数据与知识平台供给原料;
经模型平台的模板化训练及动态调优,完成核心锻造;
最终,在智能体平台实现模块拼装与场景化激活。
这一套做法实现了从数据原料到业务场景的全链路智能化交付闭环。实践中,行业客户可以在智能体集市上对预制件进行线上体验与适配,再根据业务需求进行选择,之后联想可将智能体工作站或一体机在客户端进行私有化部署,最终依靠现场定制服务快速交付,做到72小时蒸馏大模型、7天完成POC验证、2周实现定制化交付(作为对比,业内一般POC项目的周期视情况需要数周甚至数月的时间),表现出“总成”打法在交付方面的速度优势。
得益于此,在生态伙伴的协同下,联想目前实现了属于智能体领域的“超级工厂”交付模式创新,即通过自动化的工具和方式实现智能体规模化的生产。
“模块化”之外,“总成”的另一个优势是“总体集成”可以做到自然而然的“轻量化”。
在机械领域,这使得机械装置设置更容易适配到各种类型的机体当中去,而在智能化这里也是如此——联想方案服务创新的“智能体即服务”模式,将智能体封装为整体服务按照订阅式模式提供给客户。
从此以后,行业客户无需自行构建复杂系统即可调用智能体功能,可以做到轻量化起步,这大大降低了布局智能化的门槛。
而如果说“模块化”+“轻量化”还主要聚焦在智能体落地的速度和覆盖范围,那么提升智能体应用的深度和效果,则是“总成”的另一重价值。
在“动力总成”式支撑下,联想混合式AI可以做到“分工协作”的全局智能运作模式,超级智能体把复杂的AI任务拆解后,分派给最适合的领域智能体“执行者”——既包括云端的大模型,也包括你手边的手机、电脑等设备上的小模型。
L3级“超级智能体”也由此得以落地。这样的成果,直接驱动智能化对政、企的价值再进阶。
例如联想布局的城市超级智能体,作为智慧城市 4.0 的核心引擎,由1个城市超级中枢协同多个领域智能体实现城市治理与社会服务,其关键价值是让市场上进行了很多年的城市智慧化不再只是“智慧化治理平台”,而能够真正有思维、有策略,为城市治理与发展装上一个“人工智能+”引擎。
在企业里也是如此,联想重点布局的企业超级智能体,成为了企业面向企业外部客户、业务伙伴、内部员工的智能服务协调者,不同的业务领域智能体以及具身智能体能够在统一“指挥”下实现复杂任务自助执行,甚至还能与外部企业的智能体对接(这需要产业共同努力),最终推动企业的运营、经营进一步升级。
创新生态汇聚,“动力总成”推动千行万业智能化闯关
“动力总成”一定是多家创新共同汇聚的结果,同时又反过来推动不同能力要素发展,生态合作是“动力总成”绕不过去的话题,不管是机械领域还是智能化赛道都是如此,更高的“总成”度、更广泛的场景兼容性都需要生态的力量。
由此,也就不难理解联想为什么在本次大会的分论坛上要强调其擎天生态,无论是能力打造上的多要素融合,还是交付上的“超级工厂”模式,都离不开伙伴在硬件适配、场景开发、交付服务等环节共创共生。
概要来说,联想正在通过三大价值赋能伙伴,包括联合营销、优化适配、强化服务网络支撑等,全方位帮助伙伴融入到“总成”体系中,甚至还通过直接对接创投的方式帮助伙伴成长。
千行万业智能化闯关、智能体迎来大爆发,在这个过程中,联想不仅给出了一套“动力总成”式的驱动体系,更携手产业链上下游,拉起了一个不断强化“总成”能力的队伍。
混合式AI未来可期,各行各业实现高质量、智能化发展未来可期。
*本文图片均来源于网络
*此内容为【响铃说】原创,未经授权,任何人不得以任何方式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
#响铃说 Focusing on企业数字化与产业智能化升级,这是关注一切与创业、产业和商业相关的降本增效新技术、新模式、新生态NO.448深度解读
【完】
曾响铃
1钛媒体、人人都是产品经理等多家创投、科技网站年度十大作者;
2 虎啸奖评委;长沙市委统战部旗下网络名人联盟成员;
3 作家:【移动互联网+ 新常态下的商业机会】等畅销书作者;
4 《中国经营报》《商界》《商界评论》《销售与市场》等近十家报刊、杂志特约评论员;
5 钛媒体、36kr、虎嗅、界面、澎湃新闻等近80家专栏作者;
6 “脑艺人”(脑力手艺人)概念提出者,现演变为“自媒体”,成为一个行业;
7 腾讯全媒派荣誉导师、功夫财经学者矩阵成员、多家科技智能公司传播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