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访客

集体重挫80%,曹操出行IPO会是例外吗?

访客 2025-05-14 10:14:52 5055
集体重挫80%,曹操出行IPO会是例外吗?摘要: 文丨小李飞刀4月30日,曹操出行再次更新IPO申请书,此前其已获得中国证监会境外发行上市备案许可。若顺利通过港交所聆讯并...

集体重挫80%,曹操出行IPO会是例外吗?

文丨小李飞刀

4月30日,曹操出行再次更新IPO申请书,此前其已获得中国证监会境外发行上市备案许可。

若顺利通过港交所聆讯并上市,曹操出行将获得更多资金,以应对资金链紧张、业务扩张等现实需求。但IPO并非万能药,未来能否实现较好盈利并自证商业模式可行更为关键。

【毛利率回升背后】

曹操出行背靠吉利集团,2024年已成为中国第二大网约车平台(按照总交易额GTV计算),市场占有率为5.4%,仅次于滴滴出行。

2021-2024年,曹操出行营收从71.5亿元增长至146.6亿元,年复合增速为27%。然而,净利润却持续亏损,四年累计亏损超80亿元。好在,2024年亏损幅度收窄,为-12.5亿元,且自2023年起经营现金流净额持续为正。

曹操出行的盈利能力也在逐步改善。2023年,公司毛利率为5.77%,多年来首次转正,2024年进一步上升至8%。这释放了未来潜在盈利的信号。

▲曹操出行历年毛利率走势图,来源:Wind

这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方面,曹操出行拥有中国最大定制车车队,降低了整体运营成本。截至2024年末,公司在31个城市运营34000辆定制车,主力车型包括枫叶80V、曹操60等。通过车服解决方案,总TCO(总拥有成本)比普通纯电动车降低40%左右。

另一方面,曹操出行扩大了市场份额,规模效应逐渐显现。

2022-2024年,曹操出行订单量从3.8亿增长至5.98亿,平均客单价从23.2元增长至28.3元。乘客订单“量价齐升”,司机平均收入比其它主流平台更高,留存率较好,使得公司减少了司机补贴,进而提高了毛利率。

不过,令外界担忧的是,曹操出行因长年亏损,偿债能力愈发变弱。2024年,公司资产负债率为276.7%,且呈上升趋势。此外,流动比率、速动比率等核心偿债指标也在走弱,反映出公司资金链较为紧张。

这也是曹操出行急于赴港IPO融资的重要因素。若不能尽快上市,业务扩张以及资金链将面临更大压力。

【聚合平台双刃剑】

曹操出行订单量、市场占有率的提升,得益于聚合平台崛起带来的变革机会。

2019年,聚合平台占网约车市场份额仅7%,到2024年已升至31%,有机构预测到2029年将超过50%。这源于乘客使用百度、高德等地图软件频次高,更习惯用来打车,方便快捷,还能比价。

2023年,曹操出行全面转向聚合平台,收获了一波红利。一来,这些聚合平台带来更大流量,贡献更多订单,司机收入增加,且车辆单位时间效益更高,降低公司运营成本;二来,曹操出行服务口碑较好,在一众网约车平台中具备一定竞争力,分走了聚合平台不少流量蛋糕。

从经营数据上看,接入聚合平台后,曹操出行能够获取更低成本的流量渠道,其它广告、推广费用减少,销售以及营销开支比重从2022年的8.4%降至2023年的7.8%,同期总获客成本占GTV比例从22.2%下降至18.1%。但2024年,曹操出行大幅新增85个城市,拓展初期费用支出较高,以上两项数据有所反弹。

同时,聚合平台快速发展也给网约车企业带来了潜在威胁。

在聚合平台出现之前,司机、乘客、网约车有稳固的三角关系,乘客对网约车品牌忠诚度较高,企业可自主制定合适的抽佣比例,普遍较高。

而百度、高德等介入后,承担了一部分信息服务与支付结算等职能,增加了抽佣主体,削弱了网约车行业整体盈利能力。

不过,这一变革对不同规模的网约车平台影响各异。像曹操出行这类中小型平台,虽然面临聚合平台抽佣,但能获得增量订单,减少其它获客成本,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对冲影响。而对于市场份额遥遥领先的第一龙头,冲击会更为明显。

目前,曹操出行的佣金率相对稳定,2022-2024年分别为7.3%、7.5%、7.2%。但未来随着聚合平台订单占比增加,其话语权增强,是否会提高抽佣比例尚未可知。鉴于当前百度、高德两强并立的市场格局,难以形成绝对垄断,未来即便抽佣比例上升,幅度可能也较为有限。

此外,乘客对聚合平台的依赖度不断提高,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对网约车平台的粘性。而且聚合平台的价格筛选功能加剧了行业“内卷式”竞争,不利于客单价提升,对曹操出行等出行平台也产生了不利影响。

当然,若能将聚合平台的公域流量引入自家私域流量,引导用户在自身APP下单,将增强平台竞争力。曹操出行在这一路径上保持通畅,行动及效果有待时间检验。

【轻资产转型突围?】

在网约车赛道,资本市场亟需新故事。

2024年6月底前后,嘀嗒出行、如祺出行相继在港交所上市。一家采用轻资产的C2C模式,专注顺风车领域;另一家则是重资产的B2C模式,背后依托广汽集团。

然而,上市之后,两家公司股价持续下跌至今(截至5月13日),累计跌幅高达80%左右,最新市值仅11.2亿港元、19亿港元。狂泻背后,反映出资本市场对网约车商业模式以及持续盈利能力持审慎态度。

▲嘀嗒出行VS如祺出行股价走势图,来源:Wind

曹操出行与如祺出行经营模式相似,均为B2C,在2021年B轮融资前估值高达170亿元。面对当前低迷的二级市场,曹操出行赴港上市,估值可能会面临压力。

不过,曹操出行又有经营上的差异化。

从2024年开始,曹操出行转向轻资产经营模式。在拓展新运营城市时,选择与当地有实力的企业合作,销售定制车,辅以技术、运营支持,从硬件成本挖掘盈利空间。

此前,曹操出行采购并持有定制车资产,需承担维修、折旧等刚性费用,属于重资产模式。但这种模式并未完全舍弃,曹操出行计划逐步向平台所有附属司机提供定制车,进一步降低经营成本。值得一提的是,定制车型贡献订单GTV占比从2023年的20.1%大幅提升至2024年的25.1%。

曹操出行背靠吉利集团,在定制车方面具有一定优势,因为后者汽车份额高、供应链完善,产品性能与制造成本竞争力较强。

除此之外,曹操出行也在紧锣密鼓地推进Robotaxi商业化。

2025年2月28日,公司宣布苏杭两地试点开启Robotaxi服务。同时,公司正与吉利集团合作开发一款专门提供Robotaxi服务的新定制车,包括一款专为自动驾驶而设的L4级Robotaxi,预期于2026年底推出。

据弗若斯特沙利文乐观预测,载人出租车与Robotaxi每公里成本可能在2026年发生逆转。一旦Robotaxi大范围推广,网约车经营成本将大幅降低。这无疑是市场最为期待的资本故事了。

但Robotaxi要实现大规模商用,建立在成熟可靠的智能驾驶技术、完善的监管法规等基础之上,其发展进程不会一蹴而就。

总之,曹操出行凭借定制车差异化经营、轻资产模式转型以及加码Robotaxi商业化,试图证明与其它已上市竞争对手不同。这些努力能否得到市场认可,市值观察也将持续关注。

免责声明

本文涉及有关上市公司的内容,为作者依据上市公司根据其法定义务公开披露的信息(包括但不限于临时公告、定期报告和官方互动平台等)作出的个人分析与判断;文中的信息或意见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商业建议,市值观察不对因采纳本文而产生的任何行动承担任何责任。

——END——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