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访客

山西一单位有人“1岁工作22岁退休”冒领养老金69万元,将面临何种处罚?

访客 2025-06-27 10:02:27 5148
山西某单位有人冒领养老金达69万元,涉及提前领取退休金等问题,该员工在未满法定退休年龄的情况下违规领取养老金,属于欺诈行为,根据相关法规,将面临法律处罚,包括罚款、拘留甚至刑事责任等,单位也将受到监管部门的查处和整改要求,以保障社保基金的安全和公正使用。
导读:近日,山西一疾控中心有人“1岁工作、22岁退休”仍层层过审后“退休”,冒领养老金69万元。此次事件引起广泛的关注,对于这种滥用职权,致使国家养老保险基金被挤占挪用或骗取套取的行为会受到什么处罚呢?下面本文将从几个角度出发,为大家详细解读。

山西一单位有人“1岁工作22岁退休”冒领养老金69万元会受到什么处罚?

  山西蒲县疾控中心一职工,“1岁工作、22岁退休”,一边领取养老金累计69万元,一边又在新单位工作取酬;这些事件暴露出养老保险基金管理存在的严重漏洞。一方面,部分不法分子利用制度漏洞,通过篡改档案、伪造材料等手段骗取养老金;另一方面,部分审核人员责任心不强,未能严格把关,导致违规行为得以蒙混过关。

  这一事件并非孤例。审计署数据显示,2024年全国范围内共发现2.83万名职工通过虚假病历、篡改档案等方式违规领取养老待遇,涉及金额高达5.19亿元。例如,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阿城区一家中介公司长期向4名公职人员行贿,通过伪造劳动合同、仲裁书等材料,为271人违规办理参保,预计造成基金损失1.15亿元。

  对于此次事件,涉事相关人员会受到暂停职务、接受调查以及被追回骗取的养老金等处罚,具体如下:

  暂停职务与接受调查:审计署已将相关线索移交纪检监察部门,山西蒲县疾控中心的涉事职工被暂停职务,并接受进一步调查。

  追回骗取的养老金:该职工通过篡改人事档案,虚构工作经历与退休资格,累计领取养老金69万元,这部分资金将被追回。

  法律责任追究:其行为构成诈骗罪,可能面临刑事处罚,包括有期徒刑、拘役、管制以及罚金等。

篡改人事档案,虚构工作经历与退休资格是什么做法?

  篡改人事档案、虚构工作经历与退休资格是一种严重的违规甚至违法行为,其本质是通过伪造或篡改个人档案信息,骗取不正当利益。这种行为破坏了人事管理秩序,损害了社会公平和公共利益,并可能引发法律责任。

  篡改人事档案是指通过非法手段修改、伪造档案内容,使其与实际情况不符。虚构工作经历通常是为了满足某些职业要求(如职称评定、岗位晋升)或骗取福利待遇(如提前退休、养老金)。虚构退休资格可能导致提前领取养老金、占用公共资源,损害其他合法退休人员的权益。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等法律法规,篡改档案可能面临警告、记过、降级、撤职甚至开除等处分。如果行为构成诈骗罪(如骗取养老金)、伪造国家机关公文罪等,可能被追究刑事责任,面临有期徒刑、罚金等处罚。

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