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访客

风暴中的贝壳,当学胖东来

访客 2025-04-28 18:20:10 70506
风暴中的贝壳,当学胖东来摘要: 原创ⓒ新熵 大公司组作者丨江蓠 编辑丨樱木 主编丨九黎高管天价年薪引发的风波,再次将贝壳推上了舆论的风口浪尖。4月17...

风暴中的贝壳,当学胖东来

原创ⓒ新熵 大公司组

作者丨江蓠 编辑丨樱木 主编丨九黎

高管天价年薪引发的风波,再次将贝壳推上了舆论的风口浪尖。

4月17日,贝壳披露2024年年度报告,年报显示,公司董事会主席、首席执行官及控股股东彭永东2024年的年薪高达4亿元,联合创始人单一刚年薪也达 2.99亿元。相较于其他企业管理层薪酬,这一数据极具冲击力。

事实上,关于贝壳高管薪酬的质疑并不是首次发生。将时间区间拉长至2021年至今,彭永东近四年的年薪分别为847.8万元、4.75亿元、7.13亿元以及4亿元;单一刚的年薪分别为685.3万元、3.55亿元、5.29亿元及2.99亿元。

与两高管薪酬四年内增长数倍相反的是,公司近年来净利润经历了不小的波动,2021年及2022年连亏两年,2023年虽然成功扭亏,但2024年再次下滑三成。

似乎是为了平复舆论风波,贝壳于年报披露当日宣布,彭永东拟捐出900万股A类普通股。以17日收盘价计算,对应捐赠金额约人民币4.4亿元。

尽管4.4亿元的捐赠堪称大手笔,但这种临时灭火式的举动效果并不明显,公众的关注点已经从高管薪酬本身延展至高管收入与公司利润、员工薪酬之间的关系讨论,而这些讨论更深层次的逻辑,在于公众对于数量庞大的基层员工待遇的关注。毕竟,截至2024年12月31日,贝壳平台上共有近50万名经纪人。

据南方都市报测算,贝壳经纪人年均收入约为7.42万元,月均收入约为6185元。对比之下,彭永东2024年含股权收益的年薪大约是贝壳经纪人平均收入的5399倍。

如此大的收入差距,让劳资矛盾这个本就敏感的社会问题再次被拉至台前,尽管贝壳公司方、专业人士下场解释高管薪酬构成的原因和合理性,但事态发展至今,仅靠专业性的解释已经很难使其釜底抽薪。

而近年来,一旦提及员工薪酬、员工关怀,被捧为中国民营企业范式的胖东来往往会被拿出来作为对比。有趣的是,在胖东来模式爆火并被广为追捧之际,贝壳就曾多次派团队进入胖东来学习,但从目前的态势来看,“胖东来模式”这一课程,其尚未真正“毕业”。

胖东来启示录

事实上,拆解彭永东天价薪酬的构成可以发现,这一定程度上确实可能是一场群体性误判。

以彭永东2024年薪酬为例,由薪金、绩效奖金、股份支付薪酬费用、退休金计划供款构成,其中占比最大的是股份支付薪酬费用,即股权激励,为3.89亿元。

▲ 图片来源:贝壳2024年年报

由于贝壳采用的是同股不同权的股权架构,此前在拟赴港上市时,为满足超级投票权持有人的上市规则要求,在联交所批准的前提下,贝壳向彭永东授予了限制性股票。

简单地说, 贝壳此举是为了满足上市规则要求,同时给贝壳创始人 左晖 家族和管理层等一致行动人提供投票权保障,保障股权结构的稳定性。

至于造成彭永东薪酬与A股上市公司高管所披露薪酬水平差距过大的原因, BT财经援引投资人史保刚的观点认为,A股与港股高管薪酬披露规则有所不同,A股上市公司所披露的高管薪酬,通常仅涵盖基本工资、绩效奖金这类现金收入。股权激励并不被纳入 A 股年报披露的高管年薪之中。

史保刚 解释称:“ 大家看到的A股高管薪酬,并不是高管从公司获取的全部收益,港股上市公司披露的高管薪酬,包含薪金及奖金,还包括股份支付薪酬。 ‘ 股份支付 ’ 只是一个会计上的处理。 ”

尽管相关解释有理有据,但事实上, 公众并无太多精力与兴趣对事件真相抽丝剥茧,这场舆论爆发至今,高管薪酬数额本身或许早已不是重点,管理层待遇和基层员工待遇之间的错配成为核心。

作为劳动密集型企业,贝壳旗下近50万名房产经纪人的福利待遇问题,一定程度上和外卖骑手、商超工作人员等一样,涉及社会责任。

在小红书等社交媒体,关于贝壳平台抽佣高、基层员工收入低、甚至借薪等舆论层出不穷。诚然,类似声音并非完全理智,但至少证明了公司在员工保障方面尚有不足。

而类似这样的问题,并非无解。

作为中国民营企业模范的胖东来,在员工福利待遇、员工关怀方面的做法则使其收获了无数的赞誉。

在收入分配政策方面,胖东来曾表示,公司一直以来利润几乎95%以上都分给了员工,超出健康分配指标。

今年3月, 于东来在2025中国超市周上公开透露,2025年1-2月 , 在交完社保以后,胖东来员工月均工资是9886元,店长平均月薪78058元 。

这种共同富裕的企业经营模式,或许能给风暴中的贝壳一些启示。

贝壳需要灵魂人物

从历史来看,贝壳在社会责任方面的变化,发生在创始人左晖骤然离世之后。

2020年,贝壳全年成交额(GTV)为3.5万亿元,同比增长64.5%;全年经调整后净利润57.20亿元,同比增速达245.4%。这一年,贝壳完成了在纽交所上市,加上喜人的业绩表现,一切显示出欣欣向荣的迹象。

然而,2021年5月,创始人左晖去世,似乎成了一个分界点,仅当年贝壳便出现了超5亿元的净利润亏损。这固然与房地产政策收紧等大形势有关,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这与“精神领袖”的离开所造成的管理层动荡不无关系。

毕竟,从一家店开始,到建造起庞大的产业帝国,作为创始人的左晖天然地便存在与公司、员工休戚与共的优势,而融入左晖个人风格的贝壳,在二十多年间更是形成了员工认同感强烈的公司文化。这一切都是职业经理人出身的彭永东很难超越的壁垒。

除此之外,彭永东上任后的几次大规模裁员,不仅涉及基层员工,还有数位中高层离职。虽然裁员的举动是为了使公司尽快度过低谷期而进行的降本增效,但这无疑也让动荡中的贝壳更添了一份焦虑。

与此同时, 掌舵人的更迭对于一家头部公司来说是大事,因为不同领导层的风格不可避免地会使公司出现方向变化的隐患。

如 左晖时代打造的ACN(经纪人合作网络)模式, 意 在打破 房产中介行业 信息壁垒,促进经纪人之间的合作,提高服务效率, 并建立多方协作的生态体系。彭永东上任后虽然用了这一模式,但从近年来的表现来看,越来越多声音质疑ACN模式出现了异化:抽佣越来越高、针对员工的规则越设越多等。

而纵观中国商业进化史,创始人凝聚企业,带领企业走向辉煌的例子不少,如雷军之于小米,刘强东之于京东、于东来之于胖东来。这是创始人与企业间难以割舍的天然羁绊,互联网的发展更加深了这一现象。

对于彭永东来说,想要接替左晖成为贝壳真正意义上的灵魂人物,还有一段路要走。

据公司公告,彭永东本次拟捐赠的900万股A类贝壳普通股,在承担相应的纳税义务后,50%税后资金将用于居住行业服务者及其家庭成员的医疗健康福利,50%税后资金将用于应届毕业生等租客群体的租房帮扶。

这笔部分用于居住行业服务者及其家庭成员的捐赠无疑将惠及贝壳基层员工,这或许是一个好的开始。

业绩表现是胜负手

如果说 企业家个人的 形象及热度能 对 公司 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 那么 真正要使 公司 基业长青,业绩 的复苏以及利润的普惠 仍是核心。

正如彭永东高薪酬被诟病的一个重点便是,高管薪资待遇与公司利润水平的背离。若是贝壳近年来业绩表现不输左晖时代,或许射向彭永东的舆论子弹便不会像如今这么猛烈。

据公司财报,贝壳的收入主要来源于存量房业务、新房业务、家装家居、房屋租赁服务、新兴业务及其他五大业务。其中,核心业务存量房业务2024年的贡献利润率由上一年的47.2%降至43.2%。

当然,我们不能否认宏观环境的不佳对于企业所产生的巨大影响,但这并不能成为利润下滑的挡箭牌。毕竟,在实体商超困顿的大环境下,胖东来便实现了业绩的逆势上涨。

另一方面,在核心业务受行业宏观环境影响的大背景下,贝壳近年来也在积极寻找第二增长曲线。

2021年,贝壳提出“一体两翼”战略, 在以 房产经纪 为核心业务的基础上 , 发展 家居家装业务贝壳整装 和 租赁业务惠居。 2023年,贝壳将战略升级为“一体三翼”,新增住宅开发业务贝好家。

▲ 图/贝壳团装实景样板间

2024年,三个新业务为公司营收的增长贡献了不小力量,家装家居、房屋租赁服务等新业务合计收入约316亿元,同比增长64.2%,占总营收比例同比提升9.1个百分点。

虽然新业务助力公司收入整体保持增长,但增长幅度尚难以弥补盈利能力的弱势。对于彭永东团队来说,短期内或许能通过战略调整改变公司增收不增利的窘境,但回顾其上任几年间公司的业绩波动幅度,其更重要的任务还在于维稳。在舆论风波之下,所谓“维稳”不仅仅是稳业绩,还要稳人心。

要彻底走出舆论风波,从长期发展的视角来看,贝壳还需要证明彭永东团队的薪资不是行业红利的独占,而是穿越周期的投资。

左晖曾将“坚持做难而正确的事”挂在嘴边,如今,对于彭永东团队来说,维稳或许就是 “难而正确的事” 。

参考资料:

证券时报,《胖东来:今年前两月员工月均工资9886元,店长78058元!网友:可不可以开连锁?》

南方都市报,《净利降三成,高管7亿年薪引争议,贝壳董事长急捐4亿》

连线Insight,《左晖离开后的贝壳:利润越差,高管越赚?》

BT财经,《贝壳赔惨,净利润暴跌30%,董事长年薪却超7亿?》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