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鸣鸣很忙冲击港股,背后的「让利经济学」

出品 | 创业最前线
作者 | 婉青
编辑 | 闪电
美编 | 邢静
审核 | 颂文
在中国零售业的战场上,一场由休闲食品饮料品牌掀起的“平价革命”正在改写行业规则。
据「界面新闻·创业最前线」了解,4月28日,据港交所文件,湖南鸣鸣很忙商业连锁股份有限公司(下称“鸣鸣很忙”)已正式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
招股书显示,鸣鸣很忙2024年门店零售额(GMV)达555亿元人民币,全年交易单数超过16亿,持续引领“量贩模式”。
从街边小店到万店连锁,鸣鸣很忙仅用8年便改写了中国零食零售的竞争规则。
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按2024年GMV计,鸣鸣很忙已经是我国最大的休闲食品饮料连锁零售商,并位列我国第四大食品饮料连锁零售商。
鸣鸣很忙的掀起的“平价革命”砍向了行业溢价空间,更迭代了传统商业的惯性思维。
在三四线城市,退休教师用不到30元的价格买下了一整箱牛奶,小朋友用9.9买下了一大兜零食。这种去阶层化消费正在打破固有的市场区隔,释放出曾经被压抑的需求洪流。
这家企业,正在用最薄利多销的商业法则,重构现代消费市场的底层逻辑。
1、质价比,是最高级的用户洞察
如今,社会消费习惯发生转变,消费者更注重性价比,不愿意花钱买太贵的可替代性强的商品。
平价革命的故事,在许多行业里被演绎到了极致。
高端咖啡在中国市场份额接连下滑,而以瑞幸和库迪为代表的平价咖啡不断攻城略地;低成本的旅行方式Citywalk爆火,其原因在于不需要花费太多钱就可以获得旅行的体验和收获。
而在休闲零食赛道,鸣鸣很忙选择将门店开到县城主干道、乡镇集市甚至农村社区。
截至2024年12月31日,鸣鸣很忙共有14394家门店,覆盖全国28个省份和所有县级城市,其中约58%位于县城与乡镇,深入渗透下沉市场。
这种布局暗合中国消费市场的深层逻辑:
县城市场并非字面意义的“下沉”,而是大众市场,中国县城人口总数远超一二线城市,真正代表了大多数中国消费者的需求。
而在鸣鸣很忙诞生之前,过往传统零售行业并没有从本质上解决消费者的需求,总结起来有三大弊病:
居高不下的价格、产品迭代滞后以及质价比失衡。
首先,传统零售层级多,往往要经历品牌商、经销商、零售商层层加价,中间成本叠加推高终端价格;其次是下沉市场供给不足供应链响应慢,新品上架周期长,难以快速捕捉网红商品、季节性爆款或小众需求,更重要的是,消费者既追求品质又希望高性价比,但传统零售商选品策略保守,难以平衡两者。
据「界面新闻·创业最前线」了解,鸣鸣很忙的产品SKU数量已经达到3380个,其中大部分商品由生产厂商直供,《2024胡润中国食品行业百强榜》中约有50%的企业为其合作厂商。
其自有品牌分为红标(极致性价比)与金标(高品质)两大系列,并推动厂商去除脱氢乙酸钠等添加剂,24小时生产直播与“洁净配料表”成为品质背书。
公司通过直连厂商压缩中间环节,依托36个仓库、300公里仓储辐射圈与24小时物流体系,将存货周转天数压缩至11.6天,由此节省的成本直接转化为对消费者和加盟商的价格让利。
对消费者来说,鸣鸣很忙让利逻辑背后是用户价值的加法,更是品牌温度的体现——通过渠道下沉和价格击穿,鸣鸣很忙让县域消费者享受到与一线城市同等的商品选择权和议价权。
这种“体面感”,恰恰击中了普罗大众的情绪刚需,也让鸣鸣很忙找到了生存之道。
2、让利背后的生态共赢
商业向善不能只靠情怀,更需要制度设计。
无论是下沉市场还是休闲零食零售赛道,都从来不缺乏想入局的企业。而鸣鸣很忙的低价不是单纯地打价格战,而是通过产业链改造和创新,做到生态共赢。
作为中国最大的零食连锁零售商,鸣鸣很忙是如何做到在低价和品质之间找平衡?背后又有何借鉴意义?
1、用数字化,提升商业效率。
据「界面新闻·创业最前线」了解,目前鸣鸣很忙已经拥有中国休闲食品饮料专卖店中最大的数字化团队,打造了覆盖选品采购、仓储物流、加盟商及门店管理等全流程的数字化能力。
举个具体的例子,鸣鸣很忙率先部署数字化订货系统,推出了全数字化的仓储管理系统和运输管理系统,自主开发门店零售“智能中台”,而且做到了智能化远程巡店,进一步提升运营效率与标准化水平。
在与上游供应商对接时,公司会直接借助SRM(供应商管理系统)、TMS(运输管理系统)两大系统,将订单直接发给供应商,沟通过程中产生的发货明细、出库凭证等关键信息,均以电子数据形式传输,不仅确保数据的准确,也提升了合作效率。
待商品顺利入库后,相关数据会自动回流至SRM系统,便于与供应商进行精准的账目核对。
数字化成为鸣鸣很忙强大的护城河,也是鸣鸣很忙能持续增长的动能。
2、用规模化,推动上下游爆发。
一方面,鸣鸣很忙主要聚焦下沉市场的普通上班族及学生群体,通过好买、好逛、好便宜、好方便来帮助顾客实现“零食自由”。
另一方面,与大量的消费者直接接触也让品牌收获了大量宝贵而核心的数据,这些敏锐的洞察,为上游生产企业带来的效率反哺。
以最近量贩零食店爆款溜溜梅为例,2022年-2024年,溜溜果园营业收入分别为11.74亿元、13.22亿元和16.16亿元,整体呈现出高速增长的态势。
这爆发增长的幕后推手或许要归功于以鸣鸣很忙为代表的休闲零食品牌。2022年,公司相继与鸣鸣很忙等量贩零食品牌建立业务关系,到2024年,前五大客户中,量贩零食占据前三,其中鸣鸣很忙的收入达到了2.29亿元。
今天,围绕产业链的上、中、下游端,鸣鸣很忙从生产、采购、销售将行业价值链“做重做深”,通过让利为全行业的发展提供了范本。
站在商业文明的进化史里看,鸣鸣很忙的价值不在于创造了多少GMV,而在于证明了“让利普惠”可以成为可持续的商业模式。
3、冲击万店背后的普惠价值
过去,凭借“简单粗暴”的低价模式,零食折扣店一路狂飙,外界开始提出质疑:一面是高歌猛进地下沉开店,一面是加盟商无奈关店。
但数据却有力的证明了鸣鸣很忙给到加盟商的信心与安全感:
2022年,鸣鸣很忙加盟商数量为994家;2023年增加到3377家;2024年爆发达到7241家。一家企业,如何做到真正跟加盟商站在一起的?
鸣鸣很忙给到的解题思路是:不仅仅提供产品,更是提供了解决方案。
随着一线城市就业困难,以及县城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的显著提升,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选择返乡就业甚至创业,但激烈的竞争却让很多加盟商望而却步。
背后的本质是竞争激烈不是问题,关键是要找到差异化的竞争优势。而差异化来自全面的赋能、独有的资源,以及精心的运营。
去年,鸣鸣很忙已经将店型升级到3.0模式,从仓配、陈列、销售三个维度重新设计货架的尺寸,采用一体化装配式的货架,实现了空间利用率的最大化,使200平方米的空间能展示出300平方米的效果,解决了过去很多加盟商头疼的坪效问题。
就连收银环节,鸣鸣很忙都给到了加盟商更好的解法:采用了AI技术,解决了传统商场购物中,消费者需要经历人工称重、加签打印、排队等待结算等一系列繁琐且耗时的操作流程。
数据显示,2024年其99.5%收入来自向加盟店和直营店销售商品,加盟费及服务收入占比不足0.5%,可见鸣鸣很忙的收入体系并非“品牌方赚加盟费”的传统逻辑。
可以说在这样的让利政策下,鸣鸣很忙品牌得以持续投入和升级,让每一个加盟商获得长期成长环境:一来为加盟商提升了利润空间,二来也让他们拥有了在竞争激烈的零售行业中活的更好的底气。
最终达到的效果是加盟商对品牌的认可度更高,品牌生态更健康、更可持续。
商业普惠的最高境界,是让价值链上的每个角色都体面赚钱。
当行业集体焦虑于流量枯竭时,这家企业用最朴素的商业智慧指明方向:利润不应来自信息差,价值更不该源于资源差。
鸣鸣很忙通过全链路效率革命实现价值回归,在消费平权时代的走在了前列。从这个角度看,鸣鸣很忙冲击港股并不是要打败谁,而是要证明:
让更多人过得更好,本身就是一门好生意。
*注:文中题图来自摄图网,基于VRF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