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九大连锁财报面面观!大参林营收领跑,益丰净利卫冕,国大暂别万店阵营

4月29日,A股上市连锁药店的2024年财报皆已披露完毕。整体来看,各大连锁药店在过去一年的业绩表现各异。其中,大参林以265亿元营收继续居于榜首;益丰药房则以15.29亿元净利润继续傲视群雄;国大药房与老百姓营收相近,但闭店近千家,暂退“万店俱乐部”;达嘉维康和华人健康两大上市新贵的营收均实现两位数增长。
当前,国内药品零售行业分化显著:部分连锁药店凭借精准的市场定位和有效的成本控制,实现了营收和净利润的双重增长,展现了强劲的市场竞争力;而另一些连锁药店则因市场策略不当或运营成本过高,导致业绩出现下滑,亟须调整经营策略以应对市场挑战。业界普遍认为,面临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上市连锁药店应采取不同的应对策略以谋求新时期的发展。
开店竞赛依旧战略性调整成关键
在政策和市场的双驱动下,药品零售行业进入了加速整合的关键时期。近年来,各大连锁药店纷纷通过并购、自建门店等方式扩大规模,以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更有利的地位。据统计,国内零售药店连锁化率已经从2016年的42.4%提升至2024年的58.5%。在2024年,“跑马圈地”仍是上市连锁药店的主旋律,也是推动其营收持续增长的关键原因。
2024年,大参林实现营收265亿元,同比增长8.01%,变化原因主要系经营规模扩大,原有门店同店销售规模增加以及门店数量增长。大参林在财报中表示,通过自建、并购和直营式加盟三驾马车,其持续推进强势区域的加密以及弱势区域的突破,并不断拓展空白区域。截至2024年年底,大参林的门店数量达到16553家,同比增加2479家。
得益于不断扩大的直营门店数量以及次新店和老店的内生增长,大参林的零售业务收入达到219.21亿元,同比增长6.88%,占比84.76%;与此同时,大参林还利用直营式加盟店的特点及优势,在弱势区域迅速布局直营式加盟店,带动加盟及分销业务收入的快速增长,同比增长15.12%。大参林认为,直营式加盟不仅贡献毛利润及净利润规模,还进一步提升其销售规模,令其规模优势得以进一步加强并反哺直营零售业务。
无独有偶,益丰药房在2024年净增门店1434家,门店数量达到14684家。与其他连锁药店不同的是,益丰药房坚持的是区域聚焦和稳健扩张的发展战略。相比大参林、国大药房等覆盖全国近20省(区、市)的经营版图,益丰药房只聚焦湖南、湖北、上海等十省市,其认为“区域聚焦”战略使公司迅速占领区域市场,获得超过行业平均的盈利水平和较高的销售与利润提升。
这一战略的成效也体现在益丰药房的财报数据上,在2024年,益丰药房实现240.62亿元营收,同比增长6.53%;实现净利润15.29亿元,同比增长8.26%,是唯二两家保持净利润两位数增长的上市连锁药店。
针对未来的门店网络拓展计划,益丰药房表示将通过迭代选址机制(商圈定位法)、客流测试系统和销售预测模型,不断修正门店选址的精准度,提高选址效率和选址质量,实现门店网络的合理高效布局,实现区域市场占有率和集中度的稳步提升。
值得一提的是,在连锁巨头开店竞赛的同时,国药一致旗下的国大药房却打响了“收缩战”。
根据财报,国药一致以国大药房为主要载体的零售板块实现营业收入223.57亿元,同比下降8.41%;实现净利润-11.04亿元,同比下降309.53%。国药一致认为,受医改政策、行业竞争和医药电商冲击,行业面临开店率下降、闭店率攀升的挑战,处于深度调整期。“医药零售行业客流下降,国大药房销售额和利润下滑。”
当前,国药一致已迅速做出应对,将国大药房的战略方向从“规模增长”调整为“高质量发展”,并成立了亏损治理小组,明确了亏损治理的方向及策略,量化了治理目标,确保治理工作有效落实。2024年,国大药房战略性地退出并关闭了1270余家直营门店,门店总数从期初的10516家,减少至9569家,暂退“万店俱乐部”。
在业内看来,财务数据是企业经营状况与发展趋势的“晴雨表”,反映了其盈利能力、运营效率以及市场地位。2024年,国内上市连锁药店呈现规模扩张与盈利承压并存的格局:一方面通过并购、自建门店等方式,不断扩大市场规模,提升品牌影响力;另一方面,伴随行业竞争加剧、成本上升以及政策调整等因素,企业的盈利能力正面临着较大挑战。
多重挑战叠加头部连锁试水新路子
在人口及年龄结构变化、消费者健康新需求、医药分业、统一大市场等发展趋势,医药零售行业迎来结构性增长机会。但面对增速下行期、政策高压期、转型阵痛期等叠加挑战,零售药店需要更加注重精细化管理和服务创新,以实现可持续发展。而上市连锁药店作为排头兵,正在为同行闯出更多发展新路子,引领行业向更高水平迈进。
随着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持续推进,医药分开、医院处方外流的趋势日益明朗,零售药店作为院外医药市场的渠道价值和社区健康流量入口的社会价值日益凸显,头部连锁自然不会错失这一机会。
当前,益丰药房正积极探索线上线下全渠道承接医院处方外流的新模式。线下领域,以院边店为依托,益丰药房积极布局DTP专业药房、“双通道”医保定点以及特慢病医保和门诊统筹药房,提高常规处方药和新特药品种的可及性。截至2024年底,益丰药房拥有院边店688家,DTP专业药房318家,其中开通双通道医保门店259家,开通门诊统筹医保药房4600多家,与近200家专业处方药供应商建立了深度合作伙伴关系。
线上领域,益丰药房则是升级电子处方流转业务,重点构建服务医保及商保患者的医患药险闭环服务体系。目前。益丰药房对接省市级医保、卫健处方流转平台10余家,直接或者间接对接医院100余家,互联网医院50余家。
为把握处方外流政策机遇,大参林重点围绕三大方向发力:一是构建处方承接体系,通过对接区域处方流转平台、加密布局院边店及DTP药房、拓展门慢门特等专业服务场景;二是加速门店医保资质获取,重点突破“双通道”及门诊统筹定点资质;三是强化专业服务体系,通过完善处方药供应链、提升药师专业能力、搭建慢病管理系统等举措,构建差异化竞争力。
截至报告期期末,大参林直营门店中拥有DTP专业药房248家,获得个人账户医保定点门店10093家,各类统筹报销定点门店2822家,其中门诊统筹定点门店2065家,双通道定点门店652家,门慢门特定点门店1214家。
健之佳也同样在积极配合医药改革做好承接门诊统筹业务处方流转、专业服务等准备工作。截至报告期末,健之佳已有1165家药房开通门诊统筹资质,占药店总数22.52%。不过,健之佳也表示,在门诊统筹政策探索阶段,对诊疗规范要求、首诊处方来源及处方流转等关键环节尚未确定之前,门诊统筹门店优势尚未体现。
与此同时,随着互联网技术和AI的不断发展以及数字化运营管理的不断创新,线上线下融合发展的“医药新零售”模式日渐成熟,头部连锁已率先尝到甜头。
2024年,国大药房创新业务销售达成18.9亿元,其中O2O创收2.1亿元、B2C创收2.3亿元、自营创收0.9亿元,商保创收3.6亿元。此外,国大药房还顺利完成国药健康商城第三方电商平台资质认证,并取得互联网医疗器械及药品经营相关备案许可。通过建立线上标准化运营流程,国大药房实现运营人效提升,同时其构建“直播+短视频”立体营销矩阵,重点发力短视频内容赛道,有效促进流量转化与品牌价值提升。
漱玉平民在O2O业务领域亦成绩斐然。其中,直营业务表现稳健,销售额达到8.13亿元,展现出深厚的运营实力;对外赋能业务则呈现显著增长,助力加盟客户实现新零售销售额为2.61亿元,凸显了强有力的市场拓展能力。同时,漱玉平民还深度布局阿里、京东、拼多多等主流第三方B2C平台,借助平台多元化的营销矩阵、官方常态化的促销机制以及店铺周年庆等重要节点活动,不断提高获客效率。
益丰药房则是深度整合会员管理、大数据分析、互联网医疗等健康管理资源,构建生态化医药新零售体系,实现慢病管理数字化升级和线上诊疗服务优化。截至报告期末,益丰药房O2O直营门店超万家,24小时配送营业门店超600家,新零售业务拣货时效、配送效率、订单满足率以及人效、品效、坪效等经营指标均持续提升。据悉,益丰药房线上业务全年实现销售收入21.27亿元(含税),其中O2O贡献17.21亿元,B2C贡献4.06亿元。
业内普遍认为,尽管新零售业务带来增量,但政策压力与成本高企仍会是主要挑战。未来,精细化运营能力、全渠道生态构建及合规管理将成为零售药店的竞争核心,行业洗牌或将加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