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访客

药品关税全面来袭,特朗普下场再发警告

访客 2025-05-08 12:03:23 60617
药品关税全面来袭,特朗普下场再发警告摘要: 5月5日,美国总统特朗普签署了一项旨在促进国内药品生产的行政命令,并警告称,他将在未来两周内对该行业征收进口关税。药品关...

5月5日,美国总统特朗普签署了一项旨在促进国内药品生产的行政命令,并警告称,他将在未来两周内对该行业征收进口关税。药品关税在美落地,看来已经是大概率事件。不过今天(5月7日)一早,外交部发布消息将正式与美方举行会谈,等待新变化的可能。事实上,自特朗普上任以来,从豁免、吹风到警告,对药品关税态度经历了180度大转弯。高压之下,不少大型跨国药企纷纷站队。过去两个月,罗氏、 诺华、礼来、强生,艾伯维等制药巨头已累计承诺增加在美投资超过1500亿美元。就在最近,BMS又为该列表续上一笔400亿美元的“支票”。
为了“护航”这些支持者的承诺,特朗普政府决定为其大开“绿灯”——要求FDA、环保署、白宫预算管理局齐上阵,尽一切可能减少行政阻碍,加快国内药厂建设进程。

药品关税全面来袭,特朗普下场再发警告

不仅如此,向来“爱憎分明”的他,特别要求FDA提高“境外药厂”检查频率及费用,并加强执法力度。

以往,在美国新建一个药厂的难度不亚于开发一款创新药,大致需要耗资20亿美元,5-10年的繁杂流程。相比之下,本届总统任期只有4年,特朗普显然了解企业的顾虑。这项行政令,相当于在企业决策摇摆的天平上,往落地的方向重重推了一把——有点急于“生米煮成熟饭”的意思。

另一方面,美国每年进口处方药超过2000亿美元,如果加征25%关税,意味着每年将增加药品成本超500亿美元,甚至可能导致供应链的中断,引发药品短缺。


不过,这些并不在特朗普的考虑范围之内。


虽然最终方案有待商议,不过放大视角看,本届上任刚刚百日的特朗普,对于医药行业的“关注”远不止关税:预算削减、机构改革、提名FDA与美国卫生部新任负责人、发布史上最严厉NIH拨款方案、立项药价改革......


研发、生产、流通、定价、关税......值得注意的是,美国正在大范围改革行业监管模式,或将深刻影响全球医药行业走向。


01、被碾碎的商业逻辑

为了延续第一任期的执政理念,特朗普的工作强度完全不像一位年近80的老者。行政令的密集发布之下,难免会出现“左右互博”的现象。政策制定者往往没什么感觉,头疼的还是企业。近期的医药行业就是一个典型印证。在特朗普政府的规划下,高压关税可以吸引企业回流美国建厂。但另一方面,加征关税,无疑又会提高供应链成本。以开始落地关税的医疗器械为例,在最近的财报电话会议中,不少大型跨国医械公司披露关税带来的财务影响。多数的回答是:损失将过亿美元。

  • 强生预计今年的损失为4亿美元,主要集中在医疗器械领域;
  • 波士顿科学表示,关税将使该公司损失2亿美元;
  • 丹纳赫预测将受到约3.5亿美元的关税冲击......

如果关税加到医药行业,会发生什么?一份研究报告显示,美国对进口药品征收25%的关税将导致美国药品成本每年增加近510亿美元,如果这一关税转嫁出去,美国药品价格将上涨高达12.9%。尽管各大药企和机构的游说不尽如意,但众多企业仍然愿意配合到美国建厂,原因不过是因为有利可图。众所周知,美国市场是全球创新药的“应许之地”,占全球销售额的近40%。对于同款新药,美国市场定价可能3-4倍于欧洲市场,更可能高达6-7倍于中国市场。然而,这个根基正在动摇。一些药企回到美国之后,很可能会面对一个开始对药价“锱铢必较”的政策环境。
4月15日,特朗普签署降低处方药价格的行政令,旨在进一步降低处方药价格,方式包括更大力度的药价谈判、加快仿制药替代、压缩药品流通中间费用等。值得注意的是,第一轮药价谈判最高降幅已经达到79%。事件回顾:特朗普“新医改”发布!胰岛素降到3分钱,美国药价要崩盘?就在最近,特朗普政府又重提“最惠国”定价,即将其他发达国家的药品价格作为美国的参考,这一想法将直接压缩跨国药企在美利润空间,颠覆美国的药品经济,甚至对全球制药业产生巨大影响。
一切利空预期都与吸引药企回流的出发点相违背。无论加征关税还是降低药价,以及在本土制造成本的上升,最终都将吞噬利润。企业不得不思考的问题是:近7000亿美元的美国市场规模会缩水几成?此时在美投资何时能回本?
这就是贸易政治化的后果,它会碾碎一切商业逻辑。


02、关税落地“后遗症”


在时代面前,所有人都是一粒沙。即便强如跨国企业,也不得不为了生存奔波——重新布局全球供应链,避免一切不必要的损失。

为了站队政治正确,短短数月间,宣布加码美国的医药企业不下10家,许多企业正在进行大规模的产能转移,比如阿斯利康在近期财报会议上透露:一些产品的影响已经显现,阿斯利康正在进行部分产能转移——今年2月,该企业已在美国马里兰州罗克维尔(Rockville)投资3亿美元建立工厂。

关税战之下,所有商品贸易都变成了一张可以出的牌,哪怕是医疗产品相关,也逃不过供应链危机。

4月4日,中国商务部会同海关总署发布关于对钐、钆、铽、镝、镥、钪、钇等7类中重稀土相关物项实施出口管制措施的公告,即日实施。

稀土金属由17种金属组成,广泛应用于国防、医疗和科技领域。中国拥有大量稀土储量,根据国际能源署的数据,2023年约90%的精炼稀土来自中国。这意味即使稀土在其他国家开采,往往也会被送往中国进行提炼。

不过,贸易战切断了用于医疗行业的稀土矿物的获取。比如钆(Gadolinium)作为MRI对比剂的核心成分,目前在临床中几乎没有直接替代品。中国对钆实施出口管制,可能对欧美等依赖进口的国家产生显著影响,特别是医学影像设备产品。

同理,一旦医药关税落地,中国的反制措施也会为局势增添不确定性。

此外,注射器、手套等产品因为高达245%的关税,也是一个重要的观察对象。据悉,目前这些产品从中国进口基本已完全停滞,对Medline(麦朗)这类重度依赖分销的企业十分不利,可选的路不多:一是大幅砍价,把关税负担转嫁给中国供应商;二是放弃中国作为供应链的一部分,逐步减少对中国制造的依赖。如果一行不通,二就是必选项。整个医疗大健康行业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生态系统,关税冲击下,不存在绝对的赢家,结局往往是双输。


03、等待新的平衡


全世界都在质疑特朗普发起贸易战的合理性——真的能够使美国独立再工业化,实现他承诺的MAGA吗?

美国药物研究与制造商协会(PhRMA)认为,关税将破坏特朗普推动国内制造业发展的努力。实际上,分析制造业搬离美国的主要原因,低税收似乎才是驱动力。这也是大药企一再游说政府降低税收来吸引药企回流的原因。比如强生首席执行官Joaquin Duato在本季度财报电话会议上表示:“如果想在美国建立医疗技术和制药领域的制造能力,最有效的答案不是关税,而是税收政策。”艾伯维首席财务官Scott Reents也公开表达了同样的立场。世界局势瞬息万变。就在今天(5月7日)一早,外交部发布消息,何立峰副总理将于5月9日-12日访问瑞士,期间将与美方举行会谈。会谈开启是积极信号,至少说明情况大概率不会进一步恶化,脱钩断链暂时不会成为现实,但依然是长期风险。对于中国企业来说,既要高度警惕博弈中产生的不可预测性,又要迎接挑战,做好准备等待下一个新的平衡。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