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酒店集团出海排头兵,为何是它?

作者 | Tniniuo
编辑 | Sette
当下酒店业进入大航海时代,每个酒店集团都在寻找新的增量市场。有家酒店集团却已悄悄在海外“开花结果”。
去年年底,由中国本土酒店集团德胧集团管理和运营的酒店品牌曼居Model J,在印尼雅加达落地首店,开业后持续满房。
这个成绩在今年的印尼酒店市场上具有很高含金量。因为今年年初,印尼政府决定未来五年将削减预算,这将导致公务消费减少;消息一出,印尼酒店入住率明显出现波动。
在这样的背景下,曼居Model J依然抗住压力保持了高入住率,还有更多签约店在推进中,可见其品牌韧性。
市场有波动是正常现象,这也更加突显酒店品牌具有抗风险能力的重要性。
这些年,国内酒店市场内卷加剧,各酒店品牌只有不断提升服务体验、加强市场化水平,才能站稳脚跟;所以当这些酒店品牌进入印尼,就更显其实力,既经得住市场周期性波动,还能对当地酒店行业带来新的颠覆。
曼居Model J为何在印尼酒店市场能够取得“开门红”,或许从德胧集团这些年的布局当中可以窥见一二。
01.先发制人,后发制于人
在中国市场上,东南亚一直被称为中企出海“新手村”。以前也有中国本土酒店布局东南亚,但大部分中国本土酒店选择东南亚国家时,往往会优先考量新加坡、菲律宾、越南等市场,忽视印尼。
目前的印尼,人均GDP约5000美元,并且仍在高速增长,是东盟发展最快的经济体。
拥有超过2.7亿人口,整个东盟10国中,印尼的人口占了接近一半。人口结构年轻,平均年龄29.7岁,比中国年轻8岁。预计到2030年将达2.96亿。其中60%的人口处于生产年龄范围,且劳动年龄人口在未来10年左右仍将保持稳定增长,人口红利显著。
也因为印尼当地年轻人多,所以消费意愿高。这些年进驻印尼市场的连锁品牌,都受到本地人热捧。
比如新茶饮中最先在印尼布局的蜜雪冰城,目前海外门店数量差不多是5000家,其中超半数门店在印尼。其它品牌看到趋势后,也“疯”了一样扎堆印尼。
再比如名创优品,截至2024年9月30日,海外门店数量2936家,印尼门店数突破300家。全球最大门店落户印尼雅加达,开业首日揽下118万元销售额,创下名创优品全球门店单日销售新高。
2015年在印尼起家的极兔,背靠印尼“大粮仓”,硬是扛住多家公司围攻,成为国内市值第二的快递公司。
“先发制人,后发制于人”,作为最早切入印尼市场的中资酒店集团,德胧集团也深谙这个道理。在印尼酒店市场还没有被大批中企关注的时候,德胧就已开始布局。
2023年,德胧注资了印尼最大酒店管理平台Indies Hospitality Investments(IHI)。间接持有IHI旗下“Artotel Group”和“Swiss-Belhotel International Indonesia”两家酒店集团,成为印尼地区规模第二的酒店集团,仅次于雅高。
2024年9月,德胧注资印尼新都努山塔拉,成为首个入驻新首都区的中资酒店集团。
商务部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成为印尼主要投资来源地,在印尼的中资企业超1000家。而中资酒店集团,且已成功开直营店的,目前只有德胧这一家。
02.不仅找到好的市场,还要变为更好的市场
仔细观察,无论蜜雪冰城、名创优品,还是德胧。所有在印尼赚到钱的中企,无一例外都有一个特点——注重供应链、全产业链建设,坚持长期主义。
这跟几大头部快餐品牌在1950年至1970年的“黄金20年”做的三件事差不多。
①满足大范围连锁门店所依赖的交通和物流基建条件;
②实现标准化模式的本地化复刻;
③建立开发和打造品牌形象、价格体系统一的大市场。
以往中国本土酒店做海外市场,通常是两种方式:
一是品牌收购。但对现金流压力比较大,且收购之后的团队融合,品牌的本地竞争力问题也值得注意。
二是特许经营或与当地集团合作。但这类方式门槛高,目前国内仅有部分头部酒管完成了此类动作。即便如此,实际操作中会发现海外团队效率慢,开店规模与速度都会受影响。很多适用于国内的模型算法,到了海外很容易走不通。
因此在德胧看来,去海外开酒店这件事,依靠简单的输出品牌和管理是跑不通的。
一定是集公司旗下数字化、供应链、会员体系等所有平台生态,全产业链一起走出去。这样才可能完成“标准化模式的本地化复刻”。
与其它本土酒店集团相比,德胧聪明之处在于用“投资+自有品牌”的双轮驱动模式在印尼开疆拓土。这样既可以快速熟悉印尼当地营商环境,也可以有针对性地对国内已跑通的流程,进行在地化调整。
另一方面,所有在印尼表现较好的中企,在人员配置上都有点说法。
比较典型的配置情况是:创始人团队核心成员,均为国内创业者,或是总部派遣,或在印尼深耕多年的老创业者;核心业务骨干为当地华人,精通三门外语,熟悉当地市场;加盟商或管理层皆为本地人,利用他们管理本地员工,运营本地市场。
从目前德胧透露出的信息来看,其管理团队与这一经典构造差不多。而无论酒店全产业链的搭建,还是本地化团队的招募,这些都是德胧提前一两年在印尼布局的成果。
如今的德胧,在印尼市场上,相比其它国内酒店集团来说,已经有明显的先发优势。
03.以消费体验为先,出奇制胜
所有在印尼成绩斐然的中企,无一例外,都特别注重当地人消费体验。
印尼市场不缺国际品牌,但国际品牌的受众人群却并非印尼当地年轻人。笔者了解到,印尼大部分地区人均月收入在1100元至1600元之间;在首都雅加达,平均收入在2000至3000元之间,并不属于高收入人群。
所以这里的OPPO、蜜雪冰城、名创优品才能快速扩张,因为他们的产品质量远高于同类国际知名品牌,但价格却更符合这里大部分人的消费水平。
放眼印尼酒店市场,也存在类似问题:印尼作为全球优质旅游目的地,酒店市场面向全球用户,定价较高。而针对本地人需求的酒店品牌却供小于求,印尼年轻人、商旅人仍然缺乏好的住宿产品和体验。
比如雅加达的酒店。
丽思卡尔顿、威斯汀、瑞吉、君悦、柏悦、文华东方各种奢牌云集。但这些酒店本地人很少会去住,在中端酒店这块,印尼市场上的产品存在空白。
曼居Model J切入的就是这样一个需求点:为当地人提供稳定、可靠,且具有质价比的入住体验。
此外,印尼酒店行业对OTA的依赖度非常严重。随着当地酒店市场竞争不断加剧,门店在OTA平台的竞争愈发白热化。为了争夺有限的流量资源,大家不惜竞相抬高出价,使得流量成本水涨船高。
随着曼居Model J首店的落地,德胧也将其会员品牌德胧百达屋引入印尼市场,为当地消费者带来全新住宿体验。
德胧百达屋在业内首创以“入住时长”计算会员积分,不再关注用户在酒店花了多少钱,而是关注用户在酒店花了多少时间,更显其会员体系的公平性。
尤其在印尼这样高奢酒店云集,酒店消费远高于当地人收入水平的地方,德胧百达屋的引入应该会对这里的酒店业态带来新的革新。
大航海时代来临,行业竞争由国内至海外,只有切中消费者需求,且善于品牌建设的企业,才能快速适应其中变化,做出创新,在市场复苏后率先反弹。
大道至简,守好长期主义,坚持消费体验的企业,在这场竞争中总会走得更深、更远。
图片来源于摄图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