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0分7秒按45分收费,向上取整成惯例合法吗?
关于收费问题,如果惯例是按照向上取整的方式收费,即使实际消费时间仅为30分7秒,也要按照45分进行收费,这是合法的,因为这种收费方式属于商家自主定价范畴,只要事先告知消费者并达成共识,商家有权根据自己的经营策略设定收费规则,但需要注意的是,商家必须遵守价格法律法规,确保收费合理、公正、透明,不得存在价格欺诈等不正当行为。导读:某停车场因“停车30分7秒按45分钟收费”引发舆论热议。快递行业将2.1公斤包裹按3公斤计费、共享充电宝使用5分钟按30分钟扣费……“向上取整”的收费模式正从个别企业的“潜规则”演变为行业“惯例”。这一现象背后,既涉及消费者公平交易权的法律边界,也暴露出经营者对法律责任的漠视。下面小编将从“向上取整收费的合法性”与“侵犯消费者权益的违法行为认定”两个维度展开分析,揭示行业潜规则背后的法律风险。
30分7秒按45分收费,向上取整成惯例合法吗?
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十条,消费者享有公平交易权,有权获得“计量正确”的交易条件。而“向上取整”的收费模式,本质是通过人为调整计量单位,使消费者承担超出实际服务成本的费用。
停车场将30分7秒的停车时长按45分钟计费,多收取的14分23秒费用缺乏合理依据,涉嫌违反《价格法》第十四条中“利用虚假或使人误解的价格手段诱骗交易”的规定。
国家邮政局在2025年7月针对快递行业“向上取整”问题明确表态,要求企业参照《快递服务》国家标准,将计费重量保留小数点后至少1位,禁止以“行业惯例”为由规避法律责任。
部分企业以“便于计算”“行业通行做法”为由辩解,但法律对此早有规制。《民法典》第四百九十六条规定,格式条款提供方需遵循公平原则,不得通过“未与对方协商的条款”加重消费者负担。
停车场、共享充电宝等行业的“向上取整”规则,均属于经营者单方面制定的格式条款。若消费者未在交易前明确知晓并同意,此类条款可能因“显失公平”被认定为无效。
在智能称重、电子支付普及的今天,精准计费毫无技术障碍。某快递企业将2.7公斤包裹虚增至4公斤计费,暴露出企业通过“取整”牟利的真实动机。
据统计,某头部快递企业若按实际重量计费,年收入将减少超2亿元。这种以损害消费者权益为代价的盈利模式,不仅违反《反不正当竞争法》中“诚信经营”原则,更破坏了市场公平竞争环境。
侵犯消费者权益属于什么违法行为?
经营者“向上取整”收费的行为,直接侵犯《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十条规定的公平交易权。消费者有权拒绝“计量不正确”的交易条件,并要求经营者退还多收费用。
车主因停车场多收14分钟费用,可依据《民法典》第五百七十七条,要求经营者承担“继续履行、采取补救措施或赔偿损失”等违约责任。若经营者拒不退款,消费者还可通过诉讼主张“退一赔三”的惩罚性赔偿。
根据《价格违法行为行政处罚规定》第七条,经营者利用虚假的或使人误解的价格手段诱骗交易的,责令改正,没收违法所得,并处违法所得5倍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责令停业整顿或吊销营业执照。
若经营者通过“取整”规则系统性骗取消费者财物,且数额达到刑事立案标准,可能触犯《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诈骗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