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迈瑞首现营收净利双降,医疗器械黄金十年终结?

4月28日,迈瑞医疗公布2024年报和2025年第一季度报告,现2018年以来首次季度营收和净利同比双降。
年度层面:2024年,营收367.25亿元,同比+5.14%;净利润为116.68亿元,同比+0.74%。
季度层面:2025年Q1,营收82.37亿元,同比-12.12%;净利润为26.29亿元,同比-16.81%。业绩的崩塌不可能在一天之内形成。
向前追溯,其实早在2024年Q3,净利就开始为负。虽然去年整体勉强维持住了正增长,但今年一季度,营收层面也撑不住了。作为A股医疗器械赛道的“核心资产”,迈瑞向来很少让人失望。单从数据来看,2018-2023年,其营收、净利连续6年实现近20%增长,稳——一度是迈瑞最大的标签之一。
而如今,这种稳定预期被打破,虽然只是单季下滑,却足以引起关注和讨论。
一个观点是:如果说过去6年,迈瑞依靠的是新冠机遇、产品曲线和强悍营销力,那么,如今行业不得不承认的一个现实是:国内市场的红利正在消减,即便是龙头,也涨不动了。还有观点认为:当出海的神话特别是美国市场的想象空间被限制,医疗器械的黄金十年之说,是否已不复存在?一个新的发展拐点来了吗?
往后来判断:迈瑞是整个医疗器械行业信心的重要风向标,其业绩下滑可能导致整个板块估值会被重新判断,预示着整个行业都面临着增长瓶颈和挑战。
01、集采“刺客”,行业“卷王”
细看迈瑞医疗2024年营收构成,其中:
- 体外诊断业务:营收137.6亿元,同比+10.8%。
- 生命信息与支持业务:营收135.6亿元,同比-11.11%。
- 医学影像业务:营收75亿元,同比+6.6%。
众所周知,迈瑞以监护仪起家,生命信息与支持业务一直是其当家支柱。直到2024年,这一现状被打破——IVD业务反超,成为迈瑞医疗第一大业务。值得注意的是,财报显示,2024年迈瑞国际体外诊断业务同比增长超过30%,但是总体同比增长仅为10.82%,显然是国内增速拖了后腿。
事实上,受到集采、DRG/DIP、检查检验结果互认等多重政策影响,国内IVD行业早已开始大洗牌。据IVD研究社统计数据,从2023-2025年,中国IVD企业数量从2320家锐减至1530家。
约等于过去两年中,每三家IVD企业之中就有一家消失不再。即使强如行业一哥,罗氏诊断2024年中国区业绩也下滑2.9%至24.02亿瑞士法郎(约212亿人民币);今年Q1,更是同比下降了23%,行业整体都在承压。
这种背景下,迈瑞的突围逻辑很直接——在集采中找到增量机会。从2021年8月,安徽打响的IVD集采“第一枪”,到此后一再开展的大规模生化肝功、化学发光试剂等集采项目,迈瑞几乎每一次都在尽力争取全线中标的机会,对应降幅也居于前列。比如在去年底开展的28省化学发光试剂集采中,迈瑞就凭实力首次挤进行业前三。
再看生命信息与支持业务。
以监护仪为例,据《2024年监护仪市场报告》,2024年全国监护仪公开中标事件共计6505次,中标金额32.38亿元。其中迈瑞位居第一名,占比59.51%;科曼、理邦、飞利浦、GE医疗同为品牌销售排行榜前五企业。监护仪是医院常用设备,由于技术壁垒相对较低,国产玩家众多,杀起价来毫不含糊。
据众成数科,今年2月山东省立医院一次性采购545台监护仪,迈瑞旗下ePM 12C包揽全部标段,单台设备采购价低至10000元/台,较2024年平均中标单价下降了77.63%,让利幅度极为夸张。
医学影像业务类似。
2024年11月,厦门卫健委针对全市12家医院的24台超声采购进行了招投标,首轮只有4台超声中标,皆为迈瑞Consona Nova,总中标金额79.2万,相比于预算金额393万,降幅达79.8%。
不过,尽管迈瑞医疗通过激进的市场策略持续挤压进口品牌及本土竞争对手的生存空间,但在医疗设备行业整体进入存量博弈阶段后,这种“以价换量”模式对营收的边际贡献已显著递减,实难弥补以往20%增速对应的营收增量。
以迈瑞2024年业绩为分割线,可能意味着医疗器械行业一个高体量、高增速时代的终结。
02、发展中国家成业绩“避风港”?
一个数据让人意外。2024年,迈瑞医疗营收367.26亿元,同比+5.14%,其中国际业务占比45%(+21.28%);对比来看,国内业务反而下降5.1%,主要受医疗设备更新延迟等影响。谁也想不到,在今天的国际环境下,迈瑞医疗的业绩确定性居然在海外。迈瑞医疗区域业务营收
2024年,迈瑞海外业务营收164.3亿元,其中发展中国家市场收入109亿元,占比2/3,是迈瑞当下最为看重的战略市场。
过去两年,迈瑞发展中国家市场复合增速接近19%。在未来规划中,迈瑞表示将继续深度融合中国和发展中国家的营销体系,将国内营销“切得细、吃得透、绑得紧”这一成功的独特竞争力复制到发展中国家,助力发展中国家成为公司重要的增长动力源。
这份增长空间,确实是当下国内市场所不具备的。2025年第一季度,迈瑞营收82.4亿元,同比-12.12%;净利润同比-16.81%。主要原因为去年国内招标量的大幅下滑。
除了整体环境之外,国内越来越多的二、三梯队企业的崛起,也让迈瑞的增量市场开拓日益艰难。
以呼吸机为例,2020-2022年,迈瑞呼吸机市占率逐年上升直到达35.87%,2023年下滑至31.91%。而作为迈瑞的“老对头”科曼,2020年,其呼吸机市占率为2.28%,2023年这个数字变成了13.67%,有不少提升。
此消彼长,东升西降。呼吸机只是一个很小的细分赛道,这种事情,正在或将会在更多领域发生。
03、医疗器械的黄金十年过去了?
2018-2023年,迈瑞医疗以年均超20%的增速印证了医疗器械行业的"黄金成色"——即便在医保控费、集采常态化、国产替代内卷加剧的背景下,其毛利率仍稳定在60%以上,展现极强的盈利韧性。
然而,2024年,迈瑞营收增速首度跌至个位数,似乎标志着行业野蛮生长周期的终结——传统国产替代和政策红利逻辑已难以支撑千亿市值企业的二次增长曲线。众所周知,迈瑞医疗的目标是挺近全球医疗器械20强。形式在变,其面对的挑战将愈发复杂。
一方面,仅做“低价杀手”已不再有效,必须持续攻坚中高端市场;另一方面,不得不考虑国际局势更多变化的可能。往后的日子只会更加艰难:如何建立人才梯队、巩固已有优势以及兼顾新的并购增长......国产医疗器械的黄金时代能否延续,就在于国产力量如何回答好这些关键问题。